但是,小百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仍是和滿清皇族們無關,他們堅持他們一貫的堅強和冷漠,堅持他們一貫的內外有別、和對勞苦大眾的疾苦和生命的放任自流。
除了應景式的派了個官員視察一下,隨便扔了幾包賑災糧食,可能都不夠地方官員們瓜分的糧食,便將這一切置之腦後了。
因為,太平天國才是他們的心腹大患,西洋列國的態度,才是他們大清的顏麵和體麵。
就在洪水爆發後不久,英國兵船肆無忌憧的開到了奉天,這可是赤果果的打大清的臉啊。鹹豐皇帝急急的命令兩江總督怡良知會該支領事,強令其立即回程。但是,人家已經撈足了好處,而且是將兵船開到了大清的腹地,也隻是不了了之。
九月,香港總督包令頒布條例,允許中國商船在香港注冊,懸掛英國國旗,其合法利益,受英國法律的保護。
無數大清的商船,為了避免受到我天朝的盤剝,紛紛在香港注冊——就如同那許多祖上多少代都是華人的外商一樣,為了少受地方政府的壓迫和重重剝削,紛紛要求一個外國戶籍,轉身一變,就成了外資,受外國法律保護了-——在朝的商業和人民利益,居然要受外國法律的保護,這個國,我們仍然要愛,因為我們的祖先已經把我們烙上中國印,但是,這樣的政府,憑什麼讓我們去愛?
在此同時,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發生,江浙地區最大的紡織製造商,因為不堪滿清朝廷和太平天國的雙重盤削——不是各級政府官員隔三岔五的關切關懷和問候,就是各路神仙菩薩暗中操縱的工人爭權奪利的鬥爭。
話說胡雪岩到北美共和國呆過不少的時間,對於北美的工人福利製度是頗為認同,他的工廠裏,如今執行一月休兩天的製度,不說在在滿清,就算是在全世界的工廠,這也是非常的好的待遇了。所以,要說這些工人們不滿意,隻能說,他們背後一定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縱。
那些江浙的財閥,以後他們背後的那些官僚體係,國家亡沒有關係,朝廷出賣土地也沒有關係,列強瓜分中華也不關他們的事,隻要他們自己的利益不受影響,就是天下太平,萬事大吉。而如今胡雪岩的工廠不僅搶去了他們廉價的佃農,還將他們不少人家有織機的經濟擠得沒有生存空間,他們要想讓胡雪岩好過了才怪。
無奈之下,胡雪岩隻有逐步的將自己的工廠遷到了琉球的大島上去。雖然核心的工人也是要跟過去的,但更多的普通工人隻好含淚解散了——他們本該培養第一批天朝的產業工人的,卻在滿清官員的壓迫下,不得不中止了前進的道路。
本來胡雪岩想要遷走的時候,大久保利通是非常的歡迎的。他們甚至還承諾免費提供1000畝土地給他們發展工業。
1852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裏登陸日本,擊敗了日本軍隊之後,悍然要求日本德川幕府放棄閉關鎖國政策,並要求日本開放多處口岸。
一批先知先覺的日本精英,如大久保利通、吉田鬆陰等人,當他們接觸到外麵的世界,這才感到自己的弱小和無知,於是他們如饑似渴的想要學習一切外麵的東西。
大久保利通不僅親自去了北美共和國學習,還將自己家中最出色的女性惠子送給了劉宇,劉宇雖然不是禽獸,沒有染指,但已經成功嫁給了共和國中層軍官喻鋒的惠子,也自然會讓共和國考慮對日本政策的時候,不得不有所傾斜。
所以,現在的日本,非常渴望有外來資本的進入,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大躍進。而引進胡雪岩這個資本大鱷,無疑是他們極為希望的事情。
“我是中國人,我的心,永遠在自己的祖國身上,所以,讓我的錢投資外國,幫助外國人賺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胡雪岩不假思索的拒絕了大久保利通的邀請。
而他之所以願意將產業園遷到大島,是因為這裏早已經是東華共和國最北端的領土了。楊金武告訴他,東華,雖然不承認滿清那個朝廷,但卻永遠承認自己是華人,東華,也永遠是華人的國家。想想自己來到東華,仍然能作為一個中國人,胡雪岩終於想通了。
大島離著日本近,這更方便了日本人前來就業,除了原先的核心工人之外,大批的日本人渡海來到這裏找工作。
他們可比江浙的工人更能吃苦,不但願意接受更低的薪水,連正常的休息日他們也要求加班,更甚的是,他們對於一切新生的事物,是如此的如饑似渴的學習。他們,似乎比許多的華人都更融入這個新生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