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新發展
國家治理與政府效能
作者:林添旺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為了應對新形勢新任務,迅速在全黨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多次對這個教育實踐活動發表了重要講話,賦予了群眾路線許多新內涵和新特點,大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內容和形式。在新時期下,我們需要深刻地把握群眾路線的新內涵和新特點。
關鍵詞:群眾路線 新內涵 新特點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觀的新內涵
按照十八大的部署,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黨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理論和實踐上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和形式,並且形成了許多新觀點、新論述、新內容。
(一)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導向植根於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行動中
為了集中解決“四風”問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及時在全黨大力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把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切入點,著力解決突出問題。”[1]為了讓為民務實清廉這種價值追求深深紮根於所有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把為民務實清廉作為主要內容,通過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送到廣大黨員幹部的心中。
(二)以促進黨員、幹部堅持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過程中,不僅發表了許多論述和進行實踐指導,還非常注重建立長效機製。正如他指出:“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幹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製。”[1]對於為民務實清廉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不僅立足當下,還著眼於未來。習近平總書記還製定和修訂了一批工作製度和管理製度來聯係服務群眾、規範權力運行,使密切聯係群眾和服務群眾有了製度的保障。此外,他還非常注重製度的落實,強調製度要落實到人和事,在製度麵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並長期堅持下去。
(三)強調要保持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
這是在新時期下黨和人民群眾的一種新型關係。為此,習近平多次強調要保持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這也是對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關係的最新要求,體現了黨貫徹群眾路線的目標。曆史證明,哪個時期群眾路線貫徹得好,哪個時期國家就繁榮昌盛,人民就能幸福安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係,國家就繁榮穩定,人民就幸福安康。”[3]他甚至還強調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隻有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也是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4]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習近平及時在全黨強調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使與人民群眾脫離的這種現象得到有力的製止。
(四)強調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
萬裏江河總有源,樹高千丈也有根,我們黨的源和根就是我們人民群眾,黨的一切工作都離不開人民,離開了人民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5]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是力量的源泉,還把各民族人民的團結看作解決一切困難的力量。正如他說:“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隻要我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6]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巨大的,把人民的力量利用好,那麼對於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治國理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管在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群眾都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是我們的依靠力量。因此,我們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把人民群眾的力量團結起來,利用好發揮好。那麼,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能迎難而解。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觀的新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推進馬克思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的過程中,不僅賦予了群眾路線新內涵和新形式,而且還使群眾路線呈現出了很多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