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程學習看英語師範生專業能力的培養
教育改革與質量
作者:勞露丹 劉夏芬
摘要:當前高校英語師範生的課程學習與中小學英語基礎教育對師資的要求存在一種“脫節”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必然削弱英語師範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及能力培養三方麵對浙江海洋學院英語師範生進行問卷調查,在具體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三點建議,以便更好地探討高校對英語師範生專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英語師範生 課程學習 專業化能力 培養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rse Stud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nglish Student- teachers i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Lao Lu-dan Liu Xia-fe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out of line" between the curriculum study of English studentteacher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in elementary English education, which will weaken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of English student-teachers. 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on English student-teachers i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from three aspects----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form and ability training. Furthermore, it puts forward thre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iming to explore better ways to cultiv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student-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English student-teachers; curriculum learn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一、背景
新課標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極大地促進了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發展,同時也對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人們普遍認為英語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英語教學的成效。因此,探討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水平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成了我們關注的問題。高等院校英語師範專業是培養未來中小學英語師資的搖籃,承擔著培養創新型英語教師隊伍的重任。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一種“脫節”現象,高等院校走出來的英語師範生,他們很難適應基礎教育的環境,無法準確分析教材,教學方法應用不恰當,講的課不符合中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這種種問題的存在極大程度上削弱了英語師範生的就業競爭力,抑製了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
為了使高校培養出來的英語師範生的專業能力能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幫助他們縮短職業成長期,基於這個目標,調查英語師範生課程學習的現狀就具有現實意義。本文試圖對當前高校英語師範生的課程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探討高校如何更好地培養英語師範生可持續化的專業能力,以此有效地提高師範生的就業競爭力。本次調查主要針對浙江海洋學院外國語學院大一至大四的英語師範生,以問卷的形式從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及能力培養三方麵進行展開,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5份。
二、調查內容及結果分析
(一)課程設置
高等院校英語師範專業作為培養中小學英語師資的搖籃,卻在教學上與基礎教育之間存在脫節現象,諸多環節難以銜接。教學主要靠課程來展開,基於對浙江海洋學院英語師範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我們發現20%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滿意當前的課程安排,僅有2.22%的學生對眼下的課程設置非常滿意。經調查,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當前高校的課程教育與英語師範生對課程設置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離。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1、語法、語音、口語等專業基礎課程沒有得到重視,課時量太少;2、大一、大二階段缺乏教師教育課程;3、教師實踐技能相關的課程安排略顯不足;4、沒有充分發揮地域文化資源優勢,缺乏特色類培養課程。
針對以上問題,問卷調查了英語師範生對於大學四年課程設置的期望,調查結果顯示,大一階段應注重對學生聽力、語音、語法方麵的訓練;大二階段學生對翻譯、寫作、聽力方麵的課程需求量較大;大三階段學生更希望通過一定的課程學習教學理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大四階段學生更偏重於汲取並鞏固教學理論的知識,同時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老師的指導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由此可見,聽力、語法、語音、詞彙這些基礎課程的需求量雖然總體上逐年減少,但在大二階段的期望比例還是很大,學校應相應增加此類課程在培養計劃上的比重;教學理論、培養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課程的需求量在逐漸增多並在大三、大四的階段最大,鑒於部分大一、大二的學生對此類課程的需求,學校可以考慮開設一些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幫助師範生更早地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職業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