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0後”大學生管理模式初探(1 / 3)

“90後”大學生管理模式初探

醫院與公共管理

作者:馬博 劉金珠

摘要:當前,高校的教育對象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90後”走進了大學的校園,成為高校的主力軍。這也給高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也是高校班主任麵對的新課題。因此,探索新形勢下高校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新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90後”大學生 高校班主任 管理模式

一、困擾中的園丁:“90後”讓人歡喜讓人憂

“90後”與“70”、“80”的不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三代人都紛紛展現著自己所經曆的時代特征。網友們總結說:“70後”是奮進的一代,“80後”是垮掉的一代,“90後”是享樂、頹廢的一代。生長的環境和所處的社會大背景決定了一代人的整體形象,但是,任何一個時代的人的特點都不可能隻用一個詞概括,他們既有令人歡喜的一麵,也有使人擔憂的一麵。麵對新時代的“90後”,高校管理者們想要探索管理教育他們的更適合方式,就必須全麵了解“90後”。

(一)性格

(1)熱情不拘束,適應能力強。“70”後和“80”後兩代人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社會的整體觀念和教育環境使得他們大多數含蓄、內斂,比較保守。相比之下,在改革開放發展如火如荼的20世紀90年代,更多的外來因素引進了中國,“90後”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成長,接受很多不同於前幾輩的教育和觀念,導致了性格上與他們產生了很大的不同:“90後”相比之下對人更加熱情,在陌生的環境下自然不拘束,適應能力較強,很樂意同他人交流且交流時更容易敞開心扉,朦朧感減少。在一個嶄新的集體中,“90後”的孩子們往往熟悉的較快,很容易達成共識,氣氛總是很輕快,少了一些居高臨下的感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朋友關係,這是時代賦予他們的優勢。

(2) “以自我為中心”。“90後”的熱情奔放的確是社會大環境創造的一個優勢,然而,同樣的優越環境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利。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大多數的“90後”都是獨生子女,可以說從小生活在眾星捧月的家庭中。環境使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少去想別人的感受,感覺少了一些尊敬和謙虛。

(二)觀念

(1)理性、務實的一代人。現代社會的現實性使得“90後”更加理性、務實。在對“90後”學生的調查訪問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觀念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在現代的社會中,做事要理性,避免感情用事;要務實,設定能夠達到的目標,從不去奢望。而從職業價值觀來看,大多數畢業生都傾向於工作相對穩定、更有保障性的企事業單位,擇業觀念更為理性和務實,他們已經逐步接受了“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絕大多數90後學生認為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關鍵是“有較強工作能力”。90後大學生雖然承受較大的就業壓力,但可以看出,他們對自身發展依然充滿“殷實的”期望。

(2)理想的缺失。“90後”的學生是理性、務實的,這是一個優勢,但是過度務實的一個結果就是導致了理想的缺失。大多數的“90後”設定的人生目標接近自身實際情況而不是自己的願望,由於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接近60%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專業和興趣無關,隻是為了將來找一份好工作。

(三)網絡

(1)網絡技術達人。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網絡交流和學習工具已經走入“90 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熟知互聯網、論壇“灌水”,QQ 和MSN 等交流和聯絡方式,他們在網絡上獲取海量的信息,建立極具個性化的網絡人際關係,且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在校內網或博客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表露自己的心扉。同時,熟悉網絡技術也給他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