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你為什麼聽不到男孩的心裏話(1)(1 / 3)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為了孩子成長,而是為了孩子成型。他們從來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隻是以過來人的身份不斷對孩子進行訓誡、勸告,試圖給孩子建立一種規則。而對於男孩的塑型,往往比對女孩的更嚴苛,因為男孩更不符合父母心中既定的規則。但是男孩的成長更需要嚐試的空間,更需要進行自我的釋放。雙方之間的這種矛盾致使教育和成長形成一種對立局麵。這種情況下,父母當然聽不到孩子的心裏話。

溝通的路在哪裏被堵?

與孩子溝通的路,從哪裏堵死,就得從哪裏疏通!

男孩的語言能力發育雖然比女孩晚,但會使用語言後,也會一直跟在父母的屁股後麵喋喋不休,不停地向父母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稚嫩的看法。作為父母,你不要不勝其煩,要知道,當這個可愛的小家夥再長大了一點之後,對世界的了解更深一步之後,你再想聽他的心裏話就很難了。

一對沙發,兩個人,四隻眼睛,相對無言。

父親和兒子,平時一個忙著工作,一個忙著學習,好不容易坐在了一起,可是卻沒有什麼話可講。

兒子低頭看短信,眉飛色舞;抬頭看父親,冷若冰霜。

父親想兒子談話,兒子卻忙著發短信,父親嗬斥,兒子不屑。

這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呢?

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因為和兒子溝通不暢而痛苦。很多男孩,麵對朋友時,上下五千年,口若懸河,縱橫全世界,滔滔不絕;可是一轉頭看到父母,就冰封喉舌,沉默到底。你還不能問他為什麼不和自己溝通,問了他也不會告訴你,你隻能憑借直覺知道:兒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共同語言。

這是外向一點的孩子,如果你的兒子是個內向的小男生,那麼你要聽到他的心裏話就更難了。他寧肯選擇和陌生人網聊,也不會向你敞開心扉。這樣,你對孩子進行管理和教育也就更難了。

你一定急於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你首先得弄明白為什麼你聽不到兒子的心裏話。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涉及的層麵很多,可能與親子關係有關,可能與孩子過去的遭遇有關,還可能與孩子的性格有關。但不管是哪種情況,父母的教育方式都與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父母與兒子之間無法進行順暢溝通。

大致說來,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性別差異讓母親無法了解兒子的成長。

男性大腦的結構和發育與女性的有所不同,視覺角度和思維模式也與女性有著本質的區別,即使成年之後也不盡相同。但是教育男孩的任務大多都落在母親的肩上,而母親的教育方式又有著明顯的女性特征,很多事情幾乎無法與兒子產生同感,交流很難順暢。

第二,父親會沿襲父輩對自己的“統治”教育方式。

父親和兒子有著相同的成長過程,是不是更容易和兒子交流呢?也不盡然。我們這一代父母,接受的大多是傳統式教育: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傳統教育思想中,父母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為孩子設定一種成長模式,鋪就一條看似安穩的成長之路,當這些都做好後,才認為自己的教育成功了。

1.父親在教育兒子的時候,總是會嚴肅地告誡兒子:“你要做個男子漢,凡事要學會自己扛。”教會男孩獨立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時間地點事件都必須要拿捏把握好,不能把事情直接推給孩子:“自己去做吧,成功了就享受成功,失敗了就要經受挫折。”這不是教育,是在推卸責任。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即使是男孩,他畢竟還是孩子,如果他感覺不到父母在背後支持他,那就容易產生與父母之間的疏離感,同時對自己也會極端否定。孩子變得落落寡歡,在父母麵前,不敢隨心所欲,溝通也就很難順利進行。

2.男性思維使得父親總是想要掌控兒子的人生。很多父親甚至不避諱對兒子的控製行為。他們振振有詞地說:“我是過來人,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你好。”當然,很少有害孩子的父母,你的做法也許都是對的,但是你的“絕對權力”會讓男孩有一種反抗的衝動。

第三,父母按照成人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兒子的行為。

成人的生活方式已經進入一種程式化,秩序是主要基調,麵對孩子的“搗亂行為”,總是有一種糾正的衝動。男孩偏偏是“搗亂行為”的發起者,所以,父母會嗬斥和阻止孩子,小一點的男孩會不知所措,甚至會否定自己。稍微大一點的男孩,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反抗。

當然,因為人和人性格的差異,還可能有其他情況,但不管是什麼,孩子不願意和你說心裏話,都是因為你無法在感受上與他達成一致,與他的內心產生共鳴,和一個不能理解自己的人,和一個不想理解自己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作為父母,不但要看到問題,還要看到產生問題的根源。不要隻針對現象進行改製,想當然的做法隻能是錯上加錯。與孩子溝通不暢有多種原因,隻有順藤摸瓜,找到根本,才能對症下藥。如果你找不到緣由,那麼就把孩子當成和你關係最密切的那位朋友,用你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你的孩子,總有一天,他會向你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