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為什麼愛打架
男孩打架,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或者維護自己的尊嚴。
青春期的男孩往往攻擊性特別強,可能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打得頭破血流。攻擊行為是一種以引起傷害或痛楚為目的的行為,對社會和個人都是極其有害的。不知有多少青少年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父母一定要在能夠製止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
但是,男孩的這種攻擊性有時候並非出自本心,隻是青春期體內激素不斷發育所致。我們一直在講一種叫做雄性激素的東西,這是男孩成長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性激素。在青春期,這種激素對孩子的影響極為重大,它甚至可以直接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
15歲的薛偉在讀高中,學習成績雖然並不突出,可是很聰明,記憶力和理解力都超過其他同學,而且薛偉的性格活潑好動,在同學之間很有人緣。因此,他的父母並不擔心他。可誰知到了高一下半年,薛偉愛上了打架,父母為他傷透了腦筋。
一天,薛偉在學校操場打籃球,正打得興奮之際,他的同學蘇林忽然說他有犯規動作,還罵他太笨,不會打球。薛偉感覺火往上湧,但是因為曾經被父親教訓過不要打架,所以,他忍了下來,他並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愛惹事的男生。
可是,球場邊有很多女生圍觀,薛偉感覺大家對自己指指點點,他一下子變得非常沮喪。當蘇林又一次指責他犯規時,薛偉實在控製不住心裏的不滿,便和蘇林爭吵了起來。蘇林也毫不退讓,針鋒相對,薛偉感覺忍無可忍,揮手打了蘇林一拳。猝不及防的蘇林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薛偉一下子不知所措。
其實就薛偉來說,他還不具備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他並不想和別人鬧僵,可是由於無法控製自己的憤怒,就一衝動做了蠢事。很多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其實並不屬於喜歡招惹是非的類型,但是就是無法控製自己的憤怒,於是用打架來找平自己的情感波動。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第一,雄性激素分泌增多致使男孩善於攻擊。
進入青春期後,雄性激素的分泌增多,男孩的性意識萌發。這會激發他的攻擊性,一般來說,男性和女性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同樣一件事情,會使一個男性產生攻擊性行為,卻不會引起一個女性勃然大怒。
一些教育專家還認為,處於青春期的男孩,體內的能量有些過剩,為了排泄這些過剩的能量,他們會和別人爭鬥打架。
第二,進入青春期的男生自尊心強,對挫折的反應特別敏感。
遭遇挫折,會讓男孩感受到沮喪、憤怒、自尊心受到損傷,這些導致男孩會產生攻擊性行為。
比如上麵的案例中,薛偉就是由於感覺自己的自尊被蘇林嚴重傷害,尤其是在女同學麵前讓自己容顏掃地,內心的憤怒情緒是十分強烈的。要知道,這個階段的男孩非常注重在女生麵前的形象問題。為了維護被對方無情摧殘的自尊心,他才會表現出過激行為。
第三,受“英雄情結”的影響。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一種偶像情結,男孩更喜歡英雄,女孩更崇拜才女。而一些媒體描述英雄的手段非常極端,通常會由打鬥情節來突出男性的英雄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男孩造成一種心理錯覺,以為隻有通過打鬥,通過征服,才能體現英雄氣概。這種意識表現在行動上就會出現暴力行為。
第四,為了引起別人注意。
十幾歲的男孩,正處於對自我進行重新認識和重新定位的時期,他們需要別人的讚賞,但是他們還不知道如何獲得讚賞,於是就會采取打架的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很多家長對這樣的結論不以為然,十幾歲了,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怎麼可能會有這樣幼稚的心理呢?如果你這樣想,你就錯了,盡管孩子可能已經比你還高,但是他的心理並不成熟,他還是一個孩子。如果他沒有學過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知道通過正當渠道表現自己的能力的話,他就會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一些早熟的孩子常以學習以外的形式表現自信和自尊,比如酷愛體育競賽,在人際關係中稱王稱霸等;成熟較晚的孩子則常被教師和同齡人所忽視,自卑感較強,沒有建立自信的渠道。但是,他們也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常會以“惡作劇”式的攻擊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第五,父母有暴力教育傾向。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暴力,那麼孩子就會模仿這種方式,他會認為社會就應該如此,沒有攻擊,就沒有強大。
那麼,怎麼解決孩子打架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