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對世界的判斷,隻是他們不會表達,不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看到和聽到的東西以及自己的想法。由於不會表達,父母就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在上麵給畫上美麗的圖畫。
但是父母通常都會成為糟糕的藝術家,即使他們擁有高超的“繪畫技巧”,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選錯了“畫布”,孩子怎能當成你的畫布呢?孩子有自己天分和想法,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發現、引導,而不是強迫、控製。
當然,這裏說的強勢父母並非專是指事業成功的父母,很多個性強勢、喜歡表現自己的人,也可能會成為強勢父母。一些在事業上一無所成的而性格又粗暴淺薄的人,通常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對人生產生惱怒的心理,一旦有了兒子,又會重新升起希望,想要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他們會對孩子非常專橫粗暴。這些人在兒子麵前做錯了事情,也不會承認,相反還會以長輩的威勢來壓迫孩子,強迫孩子接受。這種專橫粗暴有著自卑的成分,是失敗者維護自尊的手段,粗暴者內心其實是很脆弱的。
如果說優秀的強勢父母對孩子是一種束縛,那麼失敗的強勢父母對孩子就是一種誤導。隻是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力。第一種強勢父母教育下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懦弱而不敢表達,在父母的光環下,他們會非常自卑。而後一種強勢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則可能因為看到父輩的無能而表現得很無奈。他們也自卑,但是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長輩。
當然,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樣,在強勢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大多都會表現得很懦弱。這一點很容易理解。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父母表麵看來溫文爾雅,但他內心的意誌是不容抗拒的。他認定的事情,就一定會讓孩子去做。他可能不會采取武鬥的方式,直接地嚴厲要求孩子怎樣怎樣做,他會用物質的誘惑甚至溫柔的眼淚,脅迫孩子就範。對於這些父母來說,隻有孩子最終按照父母設計的軌跡走下去,他才會覺得安心。
這種父母通常不會給孩子做決定的權利、鑒別的時間、進行分析的思維能力和選擇的機會。這種父母教育下的孩子可能不會表現出懦弱,但是一定會很無能。因為他的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的意誌下,沒有了父母的意誌,他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員把一隻狗關進迷宮裝置,施以輕度電擊,讓它處於極度痛苦之中。狗本能地逃跑,到處亂撞,經過若幹次錯誤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出口。當狗再次被關進迷宮裝置,並被實行電擊後,它就立刻往那個出口跑。研究員將這個出口安上玻璃屏障,再次將狗放進去,並施行電擊,狗跑到出口,重重地撞到了玻璃上。它又發瘋般到處亂撞,終於找到了另一個出口。,後研究員又把那個出口也安上玻璃屏障……如此反反複複,直至所有的出口都被封死。狗瘋狂亂撞的程度會逐次降低。當所有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時,這隻狗的就放棄了一切努力,它不掙紮,不奔跑,不去找出口。再次受到電擊,它都會選擇忍受,無論那痛苦有多強烈,它都不會躲避,直到電擊結束。最後,研究員將玻璃屏障全部拆除了,但是狗已經沒有了逃跑的機能,無論怎樣,它都選擇忍受。
這個實驗應該引起強勢父母們的警惕,如果你還是給孩子施行各種“電擊”,讓孩子瘋狂亂撞,自己尋找出口,而你又把所有的出口都堵塞住,就毀掉了孩子的出路和未來。這是一個悲劇。世界上有無數人被強迫,被束縛,備受壓抑和痛苦,幾度尋找出口而無望,就開始忍受、絕望、萎頓直至消亡。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不要讓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
新教育方案:
如果你沒有成功的經驗,那麼就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的錯誤百出的結論。即使你有優秀的成型的經驗模式,也不要把這強加給你的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去嚐試。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給孩子放鬆的機會,就是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教育讓得失心走開
教育就是讓孩子健康成長,不是為了你或者孩子的麵子,也不是為了你或者孩子將來的名利地位。
一提到功利心,幾乎每個父母都有。教育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嗎?誰願意培養個笨蛋出來“光宗耀祖”呢?你當然不能說這是錯誤的,畢竟人類需要不斷進步。但是不要太強調這樣的結果,因為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一定是最好的,有時候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