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男孩都是一個小宇宙,依靠自己凝聚能量,依靠自己發射光波。父母不能做他的宇宙中心,不能替他選擇人生方向,否則就破壞了他的收發係統,讓他因為迷茫而對自己產生失望,進而對父母產生惱恨。正在成長中的男孩都很自負,父母對他的控製和設計隻會讓雙方的距離更遠,更難於溝通,所以,給孩子成長的權利,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吧。
不要總是替孩子做決定
替孩子做決定的父母,往往決定不了孩子。
當下父母有一個聽起來很尷尬的綽號“直升機父母”,是指那些“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不在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每分每秒都想控製孩子行動的開關,自己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裏,把孩子也困在自己的胳肢窩下,不得自由。
在這些父母的眼裏,十幾歲的男孩就是不和諧的因素,他會不停地破壞周圍的安定,沒完沒了地挑戰規則,讓父母窮於應付。為了讓自己掌握主動權,父母通常都會控製孩子的決定。但是孩子是他人生的主人,父母隻是他的人生向導,一旦向導做了主人,那麼挑起的將是更大的戰亂,到了那時候父母會更加被動。
一個英國家庭有兩個仆人。一個叫喬,負責餐飲;一個叫簡,負責清潔。兩個仆人都忠於職守、兢兢業業,得到了老主人的推薦,去服侍身在遠方的小主人。
喬不了解小主人的口味和用餐習慣,於是會在下廚前詢問一下小主人的意見,可是小主人很小,他自己並不知道哪些更適合自己,也沒有特別明確的喜好,所以,他的答案通常很含糊。但是喬並不感到為難,他按照老主人的口味,精心設計了幾道餐飲,然後端給小主人,自己靜靜地候在一旁,認真觀察小主人的用餐,默默記下他的口味和用餐習慣,然後在第二餐時做適當調整。
喬不習慣多言,在做好一件事情之後,他會悄悄走開,而當小主人一聲招呼,他又迅速出現在主人的麵前。僅僅兩天時間,小主人就覺得離不開喬了。
簡呢?她也在認真努力地做事,她把小主人的書房、臥室收拾得一塵不染,並把自己認為小主人亂丟的東西放整齊。為了讓小主人改掉亂丟東西的習慣,她不停地在小主人耳邊嘮叨,小主人表示厭煩後,她就采用留條的形式,企圖讓小主人行為規範一些。
小主人喜歡在書中夾尺子、書信等作為書簽,簡認為書簽更好,她精心做了幾張書簽,替小主人放在他正在看的圖書中,並告訴小主人,這樣用會更好。小主人對此不厭其煩,尤其讓他難以忍受的是,他想一個人看會兒書時,簡也會不停地跑過來問一問:“您還需要什麼嗎?”一周後,小主人就把簡打發回去了,簡滿腹委屈地對老主人說:“我對他那麼好,他為什麼不喜歡我呢?”
當我們用父母的身份看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的時候,往往什麼也看不到,因為我們是那樣沒有私心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我們拋開父母的身份,把自己當成一個侍候主人成長的仆人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我們選了一個非常不討人喜歡的角色。我們想替孩子做決定,想控製他的一切,因為隻有控製他,我們才覺得能控製得了整個局麵,可是事實恰好相反,讓我們失敗的,往往是我們控製孩子、替孩子做決定的行為。
成人習慣於在規則下生活,因為這樣便於控製局麵,使生活更加安定平穩,這就使得成人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久而久之,人們就變得毫無激情而言。可是孩子們激情滿滿,鬥誌昂揚,人生在他們麵前展開一角,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獨特視角,發現不同於現在的更美妙的畫卷。可是父母剝奪了他們的權利,父母給他們設了局,告訴他們:往東走,遇見的是太陽;往西走,看見的是月亮;往南走,你會走到南極;往北走,迎接你的是北極熊。單一的畫麵和聲音,讓探索中的孩子感到無比厭倦。這與他們的理想,與他們對人生對社會的設想完全沒有重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