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親子關係:關係親密,孩子才願意告訴你(1)(1 / 3)

良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甚至可以決定教育的成敗。據研究,如果男孩在12歲之前沒有和父母建立很親密的親子依戀,那麼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難建立,孩子很難對父母產生足夠的信任和依賴,他的心扉無法向父母打開。當人生遇到痛苦時,他隻能一個人默默承受。

重誠守諾,孩子才會信任你

父母沒有誠信,孩子又怎會信任你呢?

“曾子殺豬”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可現在的家長們還是沒有學會在孩子麵前信守諾言。他們往往向孩子許下這樣那樣的承諾,卻都是空頭支票,很少有兌現的時候。孩子對父母的做法習以為常,也就不會去遵守自己許下的承諾。

最重要的是,當父母不能依照承諾履行諾言時,孩子就會對父母的口是心非感到非常氣憤,他不願意再相信父母的話,並且對父母產生怨恨。同時,孩子心裏想什麼,也不會再跟父母分。兩代人的矛盾增加,問題也會越來越多。

“明明,那天我看見你和李安在胡同口堵住一個小朋友,我隔得遠,不知道你們在幹什麼。”

“沒,沒幹什麼。”明明支支吾吾地躲避著媽媽。

“不對,我聽你們老師說最近有些同學總參加了一個什麼組織,淨做些欺負同學的事情。”

“啊,不是,沒有,我沒有欺負同學。”

“好吧,媽媽知道明明是一個好孩子,你可能還小,不太懂事,被一些大孩子帶壞了。這樣吧,你跟媽媽說說怎麼回事,媽媽不批評。你要知道,如果你不跟媽媽說,被老師知道了,後果可能更嚴重。”

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明明說了自己的事情。李安是一個大孩子,仗著會一些三腳貓的武術,經常欺負學校裏的男孩,讓人給他送錢送禮,沒有錢沒有禮物可送的孩子們就會被強迫跟著他去堵截別的孩子。明明媽媽從來不給明明零花錢,因此,他沒有什麼可以賄賂李安的,就隻好被他強逼著去堵截別的學校的一個孩子。那天,媽媽看到的場景恰恰就是明明和李安去欺負人的場景。

明明好不容易才把這些事情說完,他緊張地盯著媽媽說:“媽媽,你不要告訴老師,你說過不告訴老師的,你不能說話不算話。媽媽,求你別告訴老師,不然李安會殺了我的。”媽媽非常氣憤,轉身就去給學校的校長打電話。明明嚇得按著電話,哭著阻止媽媽,媽媽狠狠給了明明一個嘴巴,說:“沒出息,我怎麼就會生出你這樣沒出息的孩子。”說完把他推到一邊,繼續打電話。明明不再哭了,恨恨地看著媽媽。

學校校長弄明白了事情的緣由始末後,重重地懲罰了李安,但是明明卻似乎並不快樂。媽媽害怕李安報複,就每天都接送明明,但是明明並不領情,他總是躲著媽媽,早晨,自己偷著提前跑了,晚上放學後都是躲在學校角落裏,等到媽媽走後才自己回家。媽媽見明明沒有什麼危險,也就不再接送他了。

過了一段時間,李安終於知道了是明明告的密。他在放學後狠狠地修理了明明,並嚴重警告他:“你不是喜歡告密嗎?那你現在就去告啊。小心我打死你。”明明哭著搖頭說:“不是我告的,是我媽媽。不是我。”李安笑了:“你媽告的?瞧你那孬種樣,”說到這李安似乎想起了什麼,他用手拍拍明明的臉,問道:“你今天這樣鼻青臉腫的,回家你媽媽是不是又得要去告密了。”明明連忙擺手說:“不,我死也不會讓媽媽去告密了。”李安點點頭。

明明回家時,媽媽正好身體有點不舒服躺在臥室裏,明明隻在門外問候了一下就趕緊說:“我在同學家吃了。我要學習了。”說完就躲進了自己的房間。第二天早晨,媽媽為明明準備好早飯後去叫他,可是他已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