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綜述”與“述評”類文章的評析(2 / 3)

3.3 作者觀點。對所“綜述”與“述評”的對象提出作者的意見和觀點應當說是此類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調研中發現,目前具體可以分為幾種情況:

一是能夠一分為二地表述對現有研究成果的觀點,如《我國檔案安全體係建設研究綜述》一文,[11]在“文獻收集、選擇及分析”和“我國檔案安全體係建設研究的主要內容”後,專門進行了“研究現狀評述”。從“時代特色比較鮮明”、“研究內容逐步深化”、“理論內核漸趨完整”等三個方麵羅列了“取得的成績”;從“尚未擺脫行政力的束縛”、“理論深度和廣度不夠”等兩個方麵歸納了“存在的問題”;從“堅持係統性的研究視角”、“堅持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堅持突破創新的研究精神”等三個方麵提出了“采取措施”。

二是隻指出不足,如《近十年我國檔案職業理論研究綜述與分析(2002年~2011年)》一文,[12]在最後對我國檔案職業理論研究情況作了分析,指出:數據分析較少,研究方法相對單一、重複性研究較多,缺乏創新視角、研究者結構單一,研究成果的實踐指導意義有待提升。又如《我國近二十年來檔案文化研究成果綜述》一文,[13]就在“結論及啟示”中講到了“研究選題盲目跟風”、“研究時缺乏術語界定”、“研究結果少有關注”。

三是在每個部分的羅列後有一個簡要的分析、討論,再在最後有一段小結。如《我國電子文件中心研究綜述》一文,[14]在第一個部分“‘電子文件中心’的概念及其內涵”後麵就有:“筆者認為,我國目前對‘電子文件中心’概念內涵的理解存在多樣性或出現一名多實的現象。是因為我國尚處於對電子文件集中管理機製的探索階段,各個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設立了相應的電子文件集中性管理項目或機構, 但它們在性質和功能上可能有所差異。可使用‘電子文件中心’這一通用名稱。”又如《我國檔案“後保管”模式研究綜述》一文,[15]在結尾處用634字論述了“研究深度綜合分析及建議的提出”。

四是在文中專門安排一個部分論述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本科專業課程資源建設研究綜述》一文,[16]不僅在前兩點後有作者自己的觀點和分析,更專門安排了第三部分“結論及對策建議”,論述了“構建圖情檔一級學科專業課程體係”、“完善圖情檔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完善圖情檔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標準”、“完善圖情檔本科專業課程內容標準”等四點意見。

五是作者自己的觀點隻是蜻蜓點水,如有的在結尾處用一段總結,來對所調研的內容進行歸納。如《2001年~2011年我國公共檔案館建設研究綜述》一文,[17]就隻用了139字的總結。還有的則一引到底,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論述,更無觀點和分析。

4 對“綜述”、“述評”類文章的分析

4.1 寫作條件。撰寫“綜述”與“述評”類文章的基本條件是已經有較大數量的研究文獻,即沒有圍繞一個研究主題的數量頗豐的研究文獻,就無法撰寫此類文章。所以,此類文章往往是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會出現:一是對熱點問題的討論,因為大家對於熱點問題的關注程度比較高,會在較短時間內吸引眾多的研究者撰寫研究性論文,於是稍有時日,便會發表數量較多的研究文章;二是對於一個問題的研究雖然已經過較長一個時間段,但對於此的研究仍在進行之中,或是又掀起一個新的研究熱潮,繼續引起人們關注。隻有具備了這樣的前提,才有撰寫此類文章的條件。

寫作此類文章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對現有文獻的加工處理。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較為全麵地檢索文獻並不能,而最大的難點是對現有文獻的加工處理。作者隻有對所收集的文獻經過通讀、精讀,通過咀嚼和消化、吸收的過程,才能為寫作打下基礎。閱讀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據,領會文章的主要論點,摘記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技術方法、重要數據、主要結果和討論要點。隨後,按照綜述的主題要求,把積累的摘記內容進行整理,按分類整理好的資料輪廓,再進行科學的分析,分類編排,使之係統化、條理化。隻有通過這一係列的艱苦勞動,才能使寫出來的“綜述”與“述評”類文章做到論點鮮明而又有確切依據,闡述層次清晰而又合乎邏輯。

4.2 格式結構。“綜述”與“述評”類文章與研究性論文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是方法的科學和結果的準確,而“綜述”與“述評”類文章主要是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作者對已有成果的評述。因此,相對而言此類文章的格式確實可以靈活多樣。但盡管其可以有靈活多樣的寫作方法,而其中有些成分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文章來看,不少沒有前言,有的甚至還沒有參考文獻,其基本組成就變成了主題和總結兩個部分。

筆者以為,既然是在閱讀研究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撰寫的“綜述”與“述評”性文章,而且,在行文過程中又大量引用了原有文獻的論述,所以,對於“注釋與參考文獻”的標列是絕不可省略的。因為這既是為了向讀者展示你的論述事出有據,同時也是對原作者應有的尊重。參考文獻的標注應當按照《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05)的規定執行。對專著的基本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 題名[文獻類型標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對期刊、報紙等連續出版物的基本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誌].連續出版物題名,年(期):頁碼.”;對電子文獻的基本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文獻載體標誌].[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4.3 適應對象。從本次調研數據分析中的作者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此類文章比較適合高校老師和研究生撰寫。原因是他們的閱讀量大、檢索條件好、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強。相比之下撰寫實踐體驗性的文章卻是他們的弱項,而撰寫此類文章則是他們的強項。即使為數不多的出自實踐部門的文章,也是出於經常愛好學術研究者之手,如濮陽市檔案局的劉東斌、開封市檔案局的吳雁平等。這也可以看出他們往往是出於對某個專題深入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對現有研究情況作出基本的了解,以使自己能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問題症結,發現正確方向,並將研究引向深入。

由此看來,“綜述”、“述評”類文章是比較適應檔案學專業研究人員和在實踐部門中具備一定研究能力同誌寫作的一種文體。隻要他們關注檔案學的研究動向,就可以根據當前研究的熱點、難點進行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