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繼承與發展: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檔案學及其教育理念(1 / 3)

繼承與發展: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檔案學及其教育理念

海外采風

作者:潘未梅

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UBC檔案學自建立以來在檔案學發展上的貢獻及其教育理念。在檔案學研究中,UBC檔案學繼承經典檔案學的精髓,並對其不斷發展以解決信息時代的問題;在檔案教育上,UBC檔案學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經典與現代結合,檔案與非檔案結合以培養新時代的檔案人才。

關鍵詞:檔案學;檔案教育;UBC

作為北美第一個檔案學碩士項目,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圖書檔案信息學院(SLAIS)檔案學的發展對於檔案學研究和檔案教育具有典型意義。從建立之初對檔案學獨立地位的倡導,到對經典檔案學精髓的堅持,以及對電子文件管理的貢獻,UBC檔案學在國際檔案界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檔案教育方麵,UBC檔案學秉承理論與實踐結合,經典與現代結合,檔案與非檔案結合的教育理念,為檔案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本文將對UBC檔案學及其教育理念做簡要介紹,期望為我國檔案學研究及檔案教育提供參考。

1 UBC檔案學的建立

在UBC檔案學建立之前,北美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檔案教育,但多附屬於曆史學和圖書館學,缺乏獨立自主地位。這一狀況是由多方麵因素造成的,首先,20世紀中後期,北美檔案學還沒有得到發展,缺乏理論豐富性,這使很多人懷疑檔案學是否有資格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John W.Roberts的觀點代表了這種懷疑的態度:“檔案學的理論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檔案的,但卻不是理論性的,關注的是檔案實踐工作的一些技能;第二部分是理論性的,但是卻不是檔案的,關注的是曆史學的研究方法,此時將檔案工作者歸為曆史學家更為合適。”[1]與第一點緊密相連的是曆史界對於檔案學的過多幹預,這在美國檔案界尤為明顯。比如,早期的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一度都是由曆史學家組成,檔案學教育也由曆史學把持。這種狀況慢慢形成了惡性循環:與曆史學的密切聯係使檔案學脫離了學科根基,剝奪了檔案學理論成長的土壤,也就無理論可言;理論的貧乏進一步成為檔案學沒有資格成為獨立學科的論據。

UBC檔案學的建立既具有曆史的必然性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首先,與美國相反,加拿大曆史界對檔案教育並無太多幹涉,為檔案學項目的建立減少了很多阻礙。其次,加拿大檔案工作者協會和實踐界都表達了對職前專業檔案教育的需要。此外,UBC檔案項目的建立與SLAIS第二任院長Roy Stokes的努力是分不開的。Roy Stokes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來UBC之前,曾在英國拉夫伯勒技術學院(Loughborough Technical College)的圖書學院工作過一段時間。與加拿大相比,這一時期的英國在檔案教育方麵要先進很多,已經有若幹個大學開設了一年製的檔案專業項目[2],學生畢業可獲得研究生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這一背景對Roy Stokes在UBC建立檔案項目有很大的影響。1976年9月,Roy Stokes向文學院課程委員會遞交了建立檔案學的申請,申請建立一年製的檔案項目,而幾經周轉,終於獲批擴展為兩年製的檔案學碩士項目。

1981年9月,SLAIS檔案學的第一屆學生開始上課,這一屆共有8名學生,Terry Eastwood是唯一的全職教員。1987年SLAIS引進了檔案學的第二位全職教員,也是後來將UBC檔案項目推向世界前沿的關鍵人物——Luciana Duranti。目前UBC檔案學有三位全職教員,主要負責檔案學的核心課程。大部分的選修課程由來自實踐界的兼職教員負責,兼職教員往往因其在某一領域的特長而被聘請。

2 UBC檔案學與電子文件管理

UBC檔案學在國際檔案界的影響力與其突出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其所開展的若幹國際性的電子文件項目是分不開的,包括:UBC項目、電子係統中文件真實性永久保障國際合作研究項目(InterPARES1-3) (1999-2012) [3]、InterPARESTrust (2013-2018)[4]、電子文件與雲計算(Records in the Cloud) (2012-2016) [5]、電子文件取證(Digital Records Forensics)(2008-2011) [6]等。

這些項目不僅對電子文件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還對UBC檔案學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首先,項目的開展增加了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與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合作,承擔不同的任務,科研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其次,項目成果往往會很快融入相關的課程,使學生盡早了解如何應對新的技術挑戰。比如,InterPARES項目的科研成果是電子文件保存課程的核心內容,電子文件與雲計算(Records in the Cloud)(2012~2016)項目的最新科研成果也被逐步融入課程內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