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要處理好與異性朋友的關係,友情不等於愛情,在與異性朋友約會時最好攜丈夫一起參加,既可聯係同事感情,又可以增強夫妻愛情。總之,已婚女性對異性朋友的友誼、感情要把握好分寸。
保持開朗的情緒
性格開朗、精神樂觀是健身的要素、長壽的法寶。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
性格是人的一種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現在人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上。性格開朗是胸懷寬廣、氣量豁達所反映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性格雖然與人的基因和遺傳因素直接相關,但隨著環境和時間的變化是可以改變的。人們都有一個使自己的性格適應於自然、社會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務。
醫學研究已證明,人的性格與健康、疾病的關係極為密切。情緒的穩定,對一個人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較易治愈。不良性格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它可以從各方麵對人體大腦、內髒及其他部位產生危害。例如,性情急躁、喜怒無常、爭強好勝、沒有耐性等,易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糖、膽石病等;性格內向,性情抑鬱、消沉失望、多慮孤僻等不良情緒,多患潰瘍病、神經官能症、內髒下垂、哮喘病、便秘、癌症等;好嫉妒,又固執者,常易患慢性胃腸炎、頭痛、偏頭痛、失眠多夢等。性格的不同和變化也影響著疾病的發展變化和愈後康複。
培養良好性格基本原則,從大處著眼,從具體事情入手,通過自己美好的行為,塑造開朗的性格。首先要認識到不良性格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看問題、處理問題要目光遠大、心胸開闊,寬以待人,大度處事,不斤斤計較,不鑽牛角尖。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業餘生活,豐富生活內容,培養樂觀的情緒,陶冶活潑開朗的性格。
使自己情緒樂觀
“樂觀者長壽”是已被實踐證明了的養生格言。精神樂觀既是人體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孔子在《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可見,樂觀的情緒是調養精神,舒暢情誌,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營養。精神樂觀可使營衛流通,氣血和暢,生機旺盛,從而身心健康。正如《素問·舉痛論》雲:“喜則氣和誌達,營衛通利。”
要想永葆樂觀的情緒,首先培養樂觀主義精神,樹立堅定的信念,做到“。泰山壓頂不彎腰”,“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則無畏,無畏則心地坦然,心胸寬廣,精神愉快。其次,在生活享受方麵,要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對於名利和享受,要常體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這樣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足而生樂,樂而生喜,喜則生情,情則養人。再次,培養幽默風趣感,做到笑顏常駐,笑口常開。列寧曾說過:“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感的表現。具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是個樂天派。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樂觀者常笑,笑是養生長壽的妙方,防病治病的良劑。現代科學研究已證明,笑是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體操。它可以調節人的心理活動,促進生理功能,改善生活環境,使人養成無憂無慮、開朗樂觀的性格,讓生命充滿青春的活力。
保持心理平衡
根據自然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長期處在高節奏的競爭環境中,容易產生焦慮、心力疲勞、神經質等心理現象。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心理健康。比如自殺、犯罪、精神變態、患各種疾病等。這種現象是競爭的代償物,這種代償物對心理、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保證健康的體魄,就必須培養在競爭中保持心理平衡。自古以來就有一些消極的心理平衡法,阿Q精神勝利法即是其中一種。但從本質上講,這種方法與競爭社會的步調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培養競爭的意識和心理素質
所謂競爭意識,就是要有進取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人的進取心理表現於不甘心落後,充滿自信心,敢於創造。生活實踐證明,從事創造工作的科學家、發明家、畫家、革新家等,比一般人壽命長,且能較持久地保持創造力。有高度責任感的人,表現於對知識的索取,對技藝的追求和對誌趣的傾心,因此,視野開闊生活充實。
競爭社會所需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有頑強的毅力,毅力是一種持久堅強的意誌,它是精神健康的有力保證。同時,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激烈的競爭常會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所以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為瑣事憂慮煩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心地坦然地迎接新的挑戰。
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