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身體營養需求
孕前要做好營養準備
如今的年輕夫婦都特別注意科學飲食,為胎兒發育提供了足夠的營養。那麼,在營養方麵,懷孕前要做些什麼呢?
(1)實現標準體重
育齡婦女若體重過低,說明營養狀況欠佳,易生低體重兒;過於肥胖則易致自身發生某些妊娠並發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且能導致超常體重兒的出生,故準備懷孕的婦女首先要實現標準體重,標準體重的計算方法,可用身高(厘米)減110所得值(千克)即為標準體重數值。
(2)糾正營養失衡
從優生角度考慮,懷孕婦女機體營養失衡會導致胎兒發育所需的某些營養素短缺或過多,對優生不利。因此女性在懷孕前應當對自己的營養狀況做一全麵了解,必要時也可請醫生幫助診斷,以便有目的地調整飲食,積極貯存平時體內含量偏低的營養成分。如機體缺鐵,可進食牛肉、動物肝髒、綠色蔬菜、葡萄幹等;缺鈣可進食蝦皮、乳製品和豆製品等等。
加強孕前營養的時機
原來,在十月懷胎之內,胎兒發育最重要的時期是前3個月。在這個時期內,胎兒各重要器官——心、肝、胃、腸和腎等都要分化完畢,並初具規模,而且大腦也在急劇發育。因此,這一關鍵時期,胎兒必須從母體那裏獲得足夠而齊全的營養,特別是優質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一旦不足,就會妨礙胎兒正常發育。
值得人們關注的是,恰恰在這個關鍵時期,正是孕婦容易發生妊娠反應的時期。在早孕階段,孕婦大多有食欲不振的表現,相當多的孕婦還會出現惡心、嘔吐,不想進食。這樣,早孕階段胎兒的營養來源,很大部分就隻能依靠孕婦體內的儲備,即孕前的營養。
許多營養素在人體內的儲備期限是相當長的。比如,脂肪能存20~40天,維生素C能存60~120天,維生素A長達90~356天,鐵為125天,碘是1000天,鈣的時間最長,高達2500天,即6年之久。
孕前的營養儲備多少,會直接影響到胎兒早期的發育。國內外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與其母親在孕前的營養狀況明顯相關。那些孕前營養狀況好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不僅體重符合標準,健康情況較好,而且患病率比較低。孕前營養狀況差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就遠遠比不上前者。國外還有報告說,孕前營養狀況好,對兒童學齡期的智力發育都會發生影響,他們會更聰明些。
為了能生個健康、聰明的孩子,青年夫婦們就應該從想要孩子的時候開始,適當加強營養。當然,具體從何時起,增加什麼,增加多少,還要因人而異。營養狀況一般的婦女,應該從孕前3個月開始,注意多攝取含優質蛋白、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其中尤其不可忘記鈣、鐵、碘、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攝入,多吃些水產品、骨頭湯、瘦肉、動物肝和腎、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對於那些體質瘦弱、營養狀況差的婦女,孕前營養更為重要,開始加強的時間還要早一些,最好在孕前半年左右就開始。
丈夫應注意合理營養
多年來,有關孕婦飲食對胎兒生長發育的研究已有許多,但很少有男性飲食對未來孩子影響的研究報道。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營養中心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表明:男性飲食與自身的生殖健康有著密切聯係,作為繁衍後代的另一半,父親的飲食對孩子將來的健康也至關重要。對於男性來說,高維生素、優質蛋白、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充足的能量是提升生育能力的四大關鍵要素。
(1)維生素
年輕的丈夫們應多食用一些含有高維生素的食物,對提高精子的成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春天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野菜,而秋天是水果豐盛的季節,可以盡情品嚐。
(2)優質蛋白質
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精子的數量和質量。優質蛋白質包括三文魚、牡蠣、深海魚蝦等,這些海產品不僅汙染程度低,還含有促進大腦發育和增進體質的DHA、EHA等營養元素。除此之外,各種瘦肉、動物肝髒、乳類、蛋類也是優質的蛋白質食品。蛋白質食物當中還含有一些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它們無法通過人體自身合成,隻能從食物中獲得。但蛋白質不能超量攝入,要根據實際情況及適量原則,均衡營養,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
(3)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人體內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男性的生育力有重要影響,如鋅、錳、硒等元素參與了男性睾酮的合成,同時提高精子活動能力以及幫助受精等生殖生理活動。如果體內缺鋅可導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睾丸變小、質軟,精子生成減少或停止;如果缺錳則會造成男性精子成熟障礙,導致精子減少;缺硒會減少精子活動所需的能量來源,使精子的活動力下降。
(4)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