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其性微溫,味甘、鹹,功能養血滋陰,補心通脈,溫經止帶。適用於體虛月經不調,帶下淋漓,產後乳汁不足,貧血。
鱉
鱉又名甲魚、團魚、水魚。鱉肉味鮮美,是一種珍貴補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並含有脂肪、糖類、鈣、磷、鐵和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B1、維生素PP等。不僅易於消化吸收,而且產熱量高,可促進血液循環。
龜
龜生於水者稱為水龜,生於海者稱為海龜。龜肉含蛋白質、脂肪、鈣、磷等。
中醫認為,其肉味甘、酸,性溫,功能滋陰補血。凡久病精血虧虛,久癱痿弱,虛勞咳嗽咯血,均可用之。
鮑魚
本品為鮑魚科動物雜色鮑的肉,其殼名石決明,是常用中藥。每100克鮑魚中含蛋白質19克,脂肪3.4克,糖類1.5克,以及礦物質等。習慣上雖稱做“魚”,其實是一種單殼貝類,其營養和藥用價值都較突出。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鹹,功能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行痹通絡。適用於血枯經閉,血勞體弱,視物模糊諸症。
牡蠣
牡蠣是一種軟體海水產品,滋味鮮美。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11.3克,脂肪2.3克,糖類4.3克,磷18毫克,鈣78毫克,鐵3.5毫克及多種維生素。據研究,其肉的無菌水提取液對腫瘤有抑製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鹹。為滋陰養血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陰養血,補益五髒,養心安神,潤澤肌膚。適用於陰血不足,癆病體虛,形體瘦弱,肌膚枯燥,以及無病強身者食用。
補血的藥膳食譜
芝麻粥
【用料】 芝麻50克,粳米100克,蜂蜜50毫升,清水1000毫升。
【做法】 將粳米與芝麻分別用清水淘洗幹淨,放入鍋內煮沸,先武後文火,熬成粥狀,調入蜂蜜,拌勻即可服用。
【特點】 補益肝腎,養血和血,潤腸通便。適宜治療肝腎陰虛,須發早白,身體虛弱,頭暈目眩,貧血,腸燥便秘,四肢麻痹等症。
清炒豬血
【用料】 豬血500克,薑5克,食油30毫升,料酒3毫升,味精少許,鹽適量。
【做法】 將豬血切成大塊,放入開水鍋中汆一下,撈出濾幹水分,切小塊;薑洗淨,切絲;鍋內放油後,燒至7成熱,下豬血及料酒、薑、鹽,翻炒;起鍋放味精。
【特點】 養血補血,適用於血虛之人食用。父精母血是孕育胎兒的基礎,故在孕前,女方一定要多吃些能夠補血的食物和菜肴;吃豬血可補充人體之陰血。
薑汁菠菜
【用料】 菠菜250克,生薑25克,調量適量。
【做法】
①將菠菜擇淨,斷成7厘米的長段,洗淨。生薑25克洗淨後擠出薑汁。
②鍋內注入清水1000毫升,燒沸後倒入菠菜,約2分鍾撈出瀝去水,裝在盤內抖散晾涼,裝在碗內,加入薑汁、食鹽、醬油、醋、味精、麻油、花椒油調拌入味,即成。
【特點】 養血通便。
杏仁玉棗
【用料】 糯米200克,大棗150克,杏仁100克,芋頭300克,調料適量。
【做法】
①將大棗去核,放碗內加少許清水旺火蒸約20分鍾,取出碾碎,製成棗泥。把芋頭蒸熟,剝去外皮,碾成芋泥。將棗泥搓成杏核形,芋泥成棗形包住,製成玉棗,碼放碗內。
②糯米200克、杏仁(去皮)100克,一起磨成糊狀。無油淨鍋,入清水750毫升,入白糖,燒開後撇沫,徐徐下入米糊輕攪,煮成羹狀,加少量杏仁精,澆在玉棗碗中即成。
【特點】 補血,止咳,潤肺,健腦。適用於肺虛久咳、脾胃虛弱所致記憶力差、不耐思考者食用。
杞圓膏
【用料】 枸杞子500克,桂圓400克。
【做法】 去蒂枸杞子與桂圓肉加約5倍量水,分次煎取濃汁,直至枸杞子和桂圓無味後去渣,將藥汁用文火慢慢熬煮成膏,用瓷罐收貯,不拘時限頻服,每次2~3匙。
【特點】 安神養血,滋陰壯陽,益智,強筋骨澤肌膚,駐顏色。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腰膝酸軟、麵色不佳者食用。
紅棗水
【用料】 大紅棗500克,紅糖50克。
【做法】 將棗去核,加水煮爛,熬成膏狀,加紅糖500克,拌勻使溶。每服15克,每日2次,開水衝服。
【特點】 本方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抗衰老。
參杞羊頭
【用料】 黨參18克,枸杞子10克,陳皮10克,懷山藥24克,羊頭4000克,火腿30克,精鹽、味精、羊肉湯各適量。
【做法】
①將黨參、懷山藥分別洗淨後燜軟切片。枸杞子揀淨雜質待用。
②羊頭皮麵用火燎去絨毛後,放入溫水內刮淨毛雜,砍成四瓣,取出羊腦,洗淨血水,放鍋加水煮熟,取出洗淨,再入鍋內加清水,放入陳皮、火腿,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浮油,移至小火上,燉至爛熟,將羊頭取出拆骨後切成長方塊。
③將火腿取出切成片,放入盤子內,下入切成塊的羊頭肉,黨參、懷山藥、枸杞子洗淨放在上麵,加入羊肉湯,加蓋上籠蒸1小時左右取出,用鹽、味精調味即成。
【特點】 本湯菜補氣養血,益腎健脾。適於脾胃虛弱,內寒腹瀉,體虛消瘦,眩暈耳鳴者。
蘿卜肝片
【用料】 豬肝250克,白蘿卜250克,精鹽、植物油、蔥、味精各少許。
【做法】
①豬肝剔去筋膜,洗淨,切成薄片。蘿卜洗淨切成薄片。蔥洗淨切成蔥花。
②鍋內放植物油適量,燒至六成熱,下蘿卜片炒至八成熟,加少許鹽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