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是否順利地自陰道娩出,通常受產力、產道及胎兒三個因素的影響,若三者正常時,生產的過程較順利。
產力
是由子宮收縮力,腹肌及膈肌收縮力和肛提肌的收縮力組成的。產力中的子宮肌的收縮是臨產後的主要產力,不受人的意誌控製,具有節律性,通常一次收縮約30秒鍾,間歇5~6分鍾。而腹肌、膈肌以及肛提肌都可由意誌控製。經過反複的練習後,產婦可以配合宮縮,促使胎兒及胎盤娩出,使生產的過程更加順利。
產道
是胎兒娩出時的通道。產道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以及骨盆底軟組織所構成的軟管道以及真骨盆所形成的骨產道構成。軟產道在機體分泌的激素作用下變得柔軟而具有伸縮性,有利於胎兒的娩出。而骨產道的大小,形狀是較固定的,伸縮的限度不大,與生產的關係非常密切,是決定胎兒能否經陰道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懷孕時,女性的骨產道通常在激素的作用,能適當地擴大,使胎兒易於通過,但這種擴大是有一定限度的。
胎兒大小
是決定生產難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臨近生產時,胎兒的頭部下降骨盆中,胎兒為了能通過產道,被動地進行一係列適應性轉動,以最好的姿勢通過產道。胎兒的頭部是胎兒最大部分,在通過產道時,胎頭的骨板可有輕度的重疊,使頭顱變形,縮小頭顱體積,使胎頭易於娩出。
分娩過程
產程是從規律的宮縮開始到胎兒胎盤娩出的全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產程從間歇5~6分鍾的規律宮縮開始,到子宮頸口全開。初次妊娠的女性子宮頸較緊,擴張緩慢,約需11~12小時;再次懷孕生產的女性子宮頸較鬆,擴張較快,約需6~8小時。第二產程又叫胎兒娩出期,從子宮頸口全開到胎兒娩出。初次懷孕生產的女性約需1~2小時。而再次懷孕生產的女性通常數分鍾即可完成。第三產程亦是胎盤娩出期,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約需5~15分鍾,最長不超過30分鍾。
第一產程
亦即宮頸擴張期,是分娩中曆時最長的時期,在此期間孕婦生理上的變化是出現規律性宮縮。開始時,子宮收縮力弱,間歇5—6分鍾,持續約30秒左右;隨著產程的進展,間歇期逐漸縮短,持續時間延長,強度在不斷地增加;最後宮縮間歇僅1分鍾或稍長,持續時間可長達1分鍾以上。這時宮頸擴張直至子宮頸口全開,子宮下段及陰道形成寬闊的筒狀。胎頭不斷下降,平均每小時下降約0.86厘米。在宮縮時當壓力增到一定程度時,胎膜破裂,有部分羊水流出。
在此期間經曆的時間最長,產婦消耗的體力和精力最大,因而此時心情盡量放鬆,以免消耗不必要的力氣,不必臥床待產,可以在室內適量活動,以促進產程進展。精神緊張和宮縮頻繁的產婦,則應做深呼吸或用雙手輕揉下腹部;或在腹部上以畫圓的方式撫摸可以減輕痛苦,若再配合以深呼吸,則效果更好。當腰部或大腿內側疼痛時,產婦可以用手指或拳壓迫腰骨底部,常能減輕不舒適的感覺,可以使情緒緩和,減輕痛苦。
深呼吸是用力吸氣,再由口腔將氣體盡力呼出。吸氣時用腹肌進行呼吸,當宮縮變強時,則用淺促呼吸配合,在呼吸時,應精神集中,依照宮縮的節律進行,在呼出氣體時,應用勁呼出氣體。在宮縮開始與結束時,必須深呼吸,而其間以放鬆方式進行。
孕婦在待產時,應每2~4小時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響子宮收縮及胎頭下降。同時孕婦應少量多次進食,吃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若無食欲時,則可以吃一點水果或點心,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為了保存體力和精力,產婦在想睡覺時,不妨休息一下、為下一階段節省和儲備體力。也就是說,隻要能休息,想休息就放心地休息。休息的姿勢,隻要舒服、輕鬆、能休息好就可以,但應注意姿勢以不影響胎兒為好。
第二產程
約經曆1~2小時,,在胎膜破裂後,宮縮暫時停止,產婦略有舒服的感覺。稍後子宮重新開始收縮,並且較以前大大加強。宮縮每次持續一分鍾以上,間歇1-2分鍾。當胎兒的頭部下降到骨盆出口壓迫盆底組織時,產婦則不由自主地出現往下用力屏氣的動作,並有排便的感覺。隨著產程的進展,胎兒在經過一係列的旋轉後,胎頭於1次宮縮時露出陰道口,幾次用力之後,胎頭娩出。隨後前肩後肩及整個身體很快娩出,羊水隨之大量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