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基層基礎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廳室建設
作者:陳政初
3至4月,婁底市委宣傳部成立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部分鄉鎮和市直部門,對宣傳思想文化基層基礎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反映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基層基礎工作總體狀況是好的,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基層基礎工作穩步推進、成效明顯
(一)基礎設施有了改進。全市有較大規模的基礎文化設施29個,市、縣兩級建設了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全市81家鄉鎮綜合文化站、40個社區文化活動室的設備配置已全部到位,村級建設了農家書屋3424家,實現了全市行政村全覆蓋。
(二)幹部隊伍不斷壯大。全市8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黨委的宣傳文化工作設有專職崗位,都有一名宣傳委員承擔業務工作,有的還配備了1到3名宣傳文化專幹。全市整合市、縣、鄉、村四級文化人才,完善文化服務網絡,形成了1500餘人的文化專職服務隊伍、3000人的理論服務工作隊伍、1000餘個群眾業餘文藝團體。
(三)經費投入得到增加。市、縣兩級財政建立了多元、穩定的投入機製,加大了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市本級從2011年開始在全省率先落實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建設資金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宣傳文化專題活動開展,每年提取資金達1000萬元左右。
(四)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各縣市區文藝創作日益繁榮,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活躍,文明創建取得新突破,冷水江市鐸山、岩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片建設成為全省城鄉統籌發展的示範樣本。
二、基層基礎工作存在差距、亟需努力
(一)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基層領導幹部潛意識認為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體現政績明顯,因而在抓經濟工作的同時忽略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鄉鎮宣傳委員排名靠後且身兼多職,投入宣傳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有的認為宣傳工作就是“訂報紙、看電影、買雜誌”。
(二)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設施不健全。各縣市區宣傳文化設施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管理不到位,老化破損現象嚴重。婁星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多年未進行更新改造,設施設備陳舊,文化陣地功能無法正常發揮。漣源作為文物大市,卻沒有文化館,文物管理所沒有辦公室。二是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大,農村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少,村級娛樂場所基本是一片空白。三是使用率不高。鄉鎮文化站普遍缺設備、缺專職管理人員;農村書屋書籍少、更新慢、管理差,隻是應付檢查的時候開放,讀者寥寥無幾。
(三)經費保障有待進一步強化。一是總體投入不足。各級財政對宣傳文化經費投入還存在差距,特別是事業單位人員多、經費預算少,人員工資難以保障,工作積極性不高。二是專項經費難落實。許多單位專項經費沒按文件要求落實到位。如婁星區反映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科普專項經費應達到人均0.5元,而該區目前人均隻有0.35元。三是專款不能專用。宣傳文化經費不能專款專用,大多是捆綁使用。
(四)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學曆偏低。全市宣傳部機關本科及以上人員104人,占78%,但科班出身的少,繼續教育取得本科以上學曆的人多,鄉鎮宣傳委員中有本科及以上學曆的更少。二是專業人才少。宣傳文化幹部專業對口的少,具有初、中級專業職務人員所占比例低,高級職稱以上專業職務幹部少。三是年齡結構不優。隊伍老化嚴重,年輕幹部偏少,全市宣傳部機關50歲以上人員14人,占10%;30歲以下人員16人,占12%。
(五)文化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各縣市區都反映去年實施的文化體製改革留有遺留問題。一是文廣新局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存在職權不清問題。縣市區執法大隊與文廣新局同為政府考核的正科級單位,位屬平級;但又規定執法大隊受文廣新局代表政府委托執法,文化執法大隊沒有執法主體資格,兩者屬於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這種體製容易產生矛盾而導致執法工作難以開展。二是文廣新局和電視台之間存在管理體製不順問題。目前各縣市區電視台隸屬於宣傳部領導,文廣新局對電視台隻是行業管理關係,但實際運行中文廣新局經常對電視台行使行政管理,使得電視台形成了兩頭管理的局麵,工作職能相互交叉。三是硬件設施不到位問題。如新成立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缺乏執法必需的專用房間、暗訪用車、執法專用裝備、服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