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活 法(2 / 3)

“如果老師也能和學生一樣,率真地表現自我,多好。”嚴莉莉想象著自己在課堂上喜笑顏開的神情。

“那樣,老師就不是老師了。”這是王小民老師的箴言,“人,總要帶著麵具,才能生存。”

“難道,這麵具不能摘下來嗎?”嚴莉莉迷惑。

“可以摘下來,隻是要悖天下之大不韙。”王小民老師點燃一支煙。

“人,為什麼要活得這樣痛苦?”嚴莉莉很少有時間思考這樣的問題,今天例外。

“人,要演好自己的角色,”王小民老師清楚,人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在家裏,是兒女,是父母;在社會上,是老師,是蠟燭;在課堂上,是知識,是尊嚴。這是多少年來,都沒有改變的事。”

“王老師,您說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是一直在困擾嚴莉莉的難題。

“培養人才,培育桃李。”王小民老師從職業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老師更像蠟燭,犧牲自己,照亮別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星星和月亮走。即使想走,也不是就能走了的。孩子,家,走了,還不是一樣要找碗飯?”

“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此時,嚴莉莉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理解,“傳授知識,解答疑惑,放飛希望,教師是光榮的。”

“做教師,憑的是一腔的熱愛,”王小民老師看看嚴莉莉,“丟掉功名,耐得住寂寞,兩耳不聞身外事。特別是在農村,條件苦。在城市上了學,習慣了城市的環境,來到閉塞的小鎮,心裏怎麼能沒有落差?”

“您說得對。”嚴莉莉明白,一個人如果想以教師為職業,要經受許多磨練。

“整天和孩子打交道,像個承包了任務的管家婆,”王小民老師掐滅了煙,“這對年輕人,是個不小的挑戰。”

“王老師,我……”嚴莉莉覺得這話就是對自己說的。

“小嚴呀,勇敢飛吧,”王小民老師從辦公椅上站起身來,深深胳膊,伸伸腰,“人,有選擇的權力。”

“王老師,您年輕的時候,沒想過要飛?”嚴莉莉想聽聽一個老教師的心聲。

“想過,隻是沒有付諸行動。”王小民老師拿起課本,“天地茫茫,不知道該往哪兒飛,也就作罷了。結果,隻能死心塌地教書。”

“教書,挺好。”嚴莉莉的話算是一種安慰。

“好與不好,希望與遺憾,都在一本書上。”王小民老師晃晃手裏的課本,“什麼時候,能讀懂了,就是萬幸。”

人,讀了一本又一本書。

書,陪伴人走了一段又一段路。

人與書,是怎樣一對形影不離的朋友?

就像眼前這書,那是一種期盼,一種希冀,一種對什麼東西的追求。

每天騎著自行車,在學校和家之間奔跑,那是一種除了許知遠之外別人不能體會到的感覺。

“知遠,下班了。”

“家近,當老師,多好的孩子。”

看到許知遠從身邊經過,村裏的奶奶都要誇獎一番。

在別人眼裏,能有個離家近的鐵飯碗,是幾代人修來的福。

在許知遠的思想裏,家近是沒出息,飯碗也不稀罕。

“又是這些。”吃著娘做的飯菜,許知遠抱怨,“怎麼沒有新鮮的,都吃膩了。”

“莊家人,能吃啥?”娘辛苦做的東西,換來了兒子的不滿,“雞鴨魚肉,在外麵好,還回來幹啥?”

與文昌中學的其他人相比,許知遠的優勢就是可以在家睡個好覺,可以吃免費的飯菜,可以天天感覺家的味道。

這些,許知遠絲毫不覺得是優勢。

“我要辭職。”被學生氣了,村人的話聽煩了,娘做的飯吃夠了,許知遠就會說出這句話。

“有本事,就辭啊,沒人攔著。”娘以為,兒子隻是發發心裏的牢騷。

“還想幹啥?”爹會拿自己和兒子對比,“風刮不著,雨淋不著,還有這樣舒服的?不像爹,鑽的是漆黑的井洞,吃的是冰涼的飯食,上班,還要騎五十分鍾的自行車。”

“可以騎摩托車啊。”不身臨其境,許知遠不知道人間的艱辛。

“摩托車是說買就買的?”爹反問兒子,“錢可不是地上的土,一抓就一把。”

“學校裏,遇上不痛快的事,在家裏說說,別憋在心裏。”兒子的脾氣,娘知道。

“說了,有啥用?”許知遠知道自己的事隻能自己做。

“想要生氣,教書種地,”爹想起了古語,“話雖這樣說,事在人為。隻要用心,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這樣簡單,就好了。”對於教書,許知遠日益厭惡,“學生,可不是聽話的孩子。難管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