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望北的這一跪,徐雷麾下又多一員得力戰將。
徐雷第二天就將徐望北引見給紀信做關門弟子,跟隨紀信左右四處征討,他引見的理由很簡單,除了當初救過他一命之外的恩義,更重要的是他看重一個擁有最難修煉的刀魂,卻在過了修煉黃金時間,年滿十八歲以後硬生生將戰魂強行祭出,這其中需付出多少常人不能忍的汗水,同為刀魂的徐雷再清楚不過,且徐望北行伍八年,因為人正直不善溜須拍馬,一直未得到重用,始終充當一名衝鋒陷陣小兵的角色。
亞斯帝國肯定不會主意這個細節,一個小兵,衝鋒陷陣八年毫發未損,一次兩次或可稱作僥幸,可足足八年都能全身而退,這就不再僅僅用幸運來解釋。
八年衝鋒陷陣戎馬生涯,徐望北從未放棄過努力,不斷積累實戰經驗不斷提高自己,這才是他能夠無數次從沙場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
就憑著他這股子執著和意誌力,徐雷就感賭上一把,賭他將來一定能夠開辟一番經天緯地的功勳,而後來齊望北也用行動證明了徐雷當初並沒有看錯人。
紀信這輩子隻收過兩個學生,第一個資質奇高天賦異稟,僅跟了紀信三年便擁有“陸上小戰神”的稱號,隻是太過聰明,總是另辟奇徑尋求捷徑,不肯一腳一步踏實學本領,最後死於一場稀鬆平常的戰爭,中了一個無名之輩的埋伏,身中亂箭慘死。
第二個徒弟便是資質平平的齊望北,一個簡單陣法總是百教不得其解,急得紀信經常揮鞭子狠狠抽他,不過齊望北有一個特點,無論學什麼東西都學的很慢,但隻要一旦學會,就會比別人做的更好,腳踏實地的態度其實才是最好的天賦。
亞斯帝國這顆五彩斑斕的泡沫不斷膨脹,不久以後,再次被紐爾帝國大敗於沙場,三個精銳的萬人營徹底被殲滅兩個,剩下一個雖然編製勉強健在,但元氣大傷,被紐爾帝國吞掉隻是時間問題。
隻是亞斯這塊已形同枯槁的大蛋糕在被紐爾帝國一口吞掉之前,徐雷先得上去分一杯羹。
亞斯帝國兵敗的第三日,徐雷突然發難,紀信率兵連克數座城池,每克一座城池幾乎沒有怎麼用力,沒打幾下守將便棄城而逃。
原先三十五個城池被徐雷一舉占得十二個,紐爾帝國分得十五座,隻剩下都城亞斯城附近的八個城池做著最後的垂死掙紮。
加上銀落城,徐雷現在坐擁十三座城池,已經可以成為實實在在的銀落帝國,軍隊猛擴至十二萬,士氣暴漲,亞斯帝國剩下的八成危如累卵,隻要銀落大軍兵至必定摧枯拉朽。
就在銀落帝國所有將領一致請戰一舉拿下這八城時,徐雷再次保持了清醒和鎮定,駁回了繼續征討的上表。
徐雷這個舉動讓人摸不著頭腦,亞斯城餘下的八城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鬥力,像是一塊無主的大蛋糕,因為地形因素,紐爾帝國要想短時間拿下這八城不太可能,但銀落帝國就不同了,那八城完全暴露在眼皮子地下,隻要動動嘴就能將其一口吞掉,到時便能一舉躋身為這一帶十數個國家占城最多地盤最大的帝國。
對此徐雷做了一番精準得讓淩青衣都大加讚賞的分析,銀落帝國當下雖然勢頭迅猛,但在這場戰爭中得利的並不僅僅是銀落一家,紐爾帝國在正麵戰場上連挫亞斯大軍,不僅沒有傷到元氣,反而補充了大批降卒,再者銀落帝國占領的這些城池並不是亞斯帝國繁華地帶,城中百姓逃亡物資匱乏,而紐爾帝國就不同了,所占十五城半數是昔日亞斯帝國的繁榮城池,且後方根深蒂固,若亞斯帝國徹底滅亡,紐爾便會將兵鋒直指銀落,現在的銀落鎮,還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戰勝擁有至少三十萬虎狼之師的紐爾帝國。
所以,亞斯帝國現在不僅不能滅,反而徐雷還要最大化的加以扶持,讓其卡在銀落和紐爾之間,成為一道天然的屏障,讓其成為自己的傀儡,雖然名不屬於銀落,但實質卻聽從徐雷號令,可謂一舉兩得,待得時機成熟,再一舉征伐紐爾帝國。
戰術上,紀信肯定是當今天下當之無愧的奇才,但若論長遠戰略,徐雷當是奇才中的奇才,善用戰術者為將,善布戰略者為王。
加上銀落城,徐雷現在坐擁十三城,並正式更名銀落城為銀落帝國,定都銀落城,將餘下十二城劃分為三個州,每個州設州府,下轄相鄰四城,環環相扣密不透風。
亞斯帝國無奈之下隻得向銀落帝國稱臣,接受銀落帝國“輔助”其防禦紐爾帝國並進駐軍隊的條件,實質上已被徐雷完全控製,並在邊錘配合亞斯帝國殘軍挫敗了幾次紐爾帝國的試探性進攻,紐爾帝國隻得回兵作罷,徐雷迎來了短暫的寧靜清閑。
自徐雷重返銀落鎮到現在,下個月一過便正好四年,四年的時間,徐雷讓一個鳥不拉屎的流民聚集地變成了一個坐擁十三城的帝國,徐雷實現了當初對銀落鎮百姓許下的諾言,現在擁有銀落城戶籍的人在銀落帝國堪稱貴族,處處受人尊重,他們當然知道這一切是誰給他們的,是四年前來到銀落鎮並告訴他們要讓他們過上幸福安定的那個年輕人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