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腹水正常人腹腔內僅有少量液體,不超過200毫升。若腹腔內液體增加,則為腹水。
(3)腹腔內腫物因腸道內或腹腔內腫物過大,梗阻或壓迫胃腸道,使胃腸道內容物通行受阻,氣體不能排出體外而引起腹脹。
引起腹脹的疾病很多,常見的有胃擴張,幽門梗阻,腸梗阻,腸麻痹性便秘,吸收或消化不良,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腸炎、腸係膜血管栓塞,巨結腸,肝、膽係統惡性腫瘤及炎症,卵巢囊腫、腹膜炎、結核、腸結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尿毒症,敗血症,肺炎、脊椎骨折,脊髓病變,腹腔神經叢病變,某些內分泌疾患,B 族維生素缺乏,結締組織病,藥物等,均可出現腹脹。
對於腹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熱敷腹部,從而刺激胃腸道的蠕動幫助排氣。
(2)少吃具有產生、收斂、黏膩的食物,如扁豆、江米、黃豆、蓮子、紅棗、石榴等;多吃具有理氣作用的食物,如蘿卜、橘子等。
(3)按摩肚臍周圍,按摩時應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各20次,如此反複15分鍾左右。
(4)試用理氣和胃的中藥,常用的有木香順氣丸、沉香化氣丸、舒肝片、四磨飲等。
(5)試用一些助消化的藥或促進胃腸融動的藥,如嗎叮啉、康胃素、胰酶片等,可以緩解腹脹。
以下幾種腹脹情況應就醫治療:
(1)腹脹伴有腹痛當膽囊、膽道、胰腺患病時常有疼痛的感覺。當這些髒器病變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正常消化都受到影響,也會引起腹脹。
(2)腹脹嚴重腹部腫瘤可壓迫腸道致使腸道不通暢,由於腫瘤逐漸長大,導致腹脹加重。患肝髒疾病時,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病人常常會有腹脹的症狀,而如果發展為肝硬化,就會產生腹水,腹脹則更為明顯。
(3)腹部嚴重並伴有嘔吐這種情況常見於因某種原因形成的腸道堵塞,醫學上稱其為腸梗阻。腸梗阻的病人,吃進去的食物、喝進去的水、吞進去的氣體、食物發酵產生的氣體,還有胃腸道分泌的液體均難以排出去,全部堆積在梗阻以上部位,腹部自然脹得厲害,為了緩解症狀,患者自身會產生嘔吐反應,機體以此種方式來減少消化道內容物堆積的量。
另外,有些人胃腸道並沒有過多的氣體,也無腹水及腹部腫瘤,隻是因為對氣體產生的壓力過於敏感,也經常會有腹脹的感覺,但這類腹脹有個特點,當他們聚精會神地做某件事時,腹脹的感覺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腹痛
腹痛就是腹部的疼痛,俗稱肚子痛。引起腹痛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麵:
(1)腹內髒器病變所致,如腹內髒器的炎症、穿孔、破裂、套迭、梗阻、腫瘤等。
(2)腹外髒器或全身性病變所致。以胸部疾病所致的放射性腹痛及中毒或代謝性疾病所致的痙攣性腹痛為多見。
發生腹痛自我處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沒弄明白腹痛的原因之前,忌服用止痛藥和麻醉藥。因腹痛牽涉的範圍很廣,有些急性腹痛,需要緊急的外科手術處理,如果在沒有明確腹痛原因之前,使用了止痛藥或麻醉藥,則會造成病情仍在進行,而病人卻已沒有了疼痛感覺的假象,導致診斷困難,貽誤病情。
(2)腹痛的病因查清以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一些解除痙攣的藥或止痛藥,也可以采用針灸足三裏、陽陵泉、太衝、合穀等穴位的辦法止痛。
(3)老年人由於身體的反應力降低。即使病情嚴重,也隻有輕微的腹痛,要特別予以注意。
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治療:
(1)外傷後出現腹痛。
(2)腹痛原來在中上腹部,但幾小時後,變為右下腹痛。
(3)左下腹痛,有便意但又解不出大便。
(4)突發劇烈腹痛伴停經2個月左右。
(5)腹痛伴發燒。
(6)腹痛伴嘔吐。
(7)腹痛伴麵色蒼白、出冷汗、手腳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