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
“食欲”是人體一種想要進食的生理需求,俗稱胃口。一旦這種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稱為食欲不振,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想吃東西的欲望。
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麵:
(1)暴飲暴食使胃過度擴張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輕則造成黏膜損傷,重則造成胃穿孔。
(2)生冷食物經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睡前吃生冷食物易導致胃寒,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
(3)睡前飽食晚餐過飽,必然使胃腸負擔加重,胃液分泌紊亂,易出現食欲下降。另外,還可導致肥胖、睡眠不實、結石、糖尿病等。
(4)情緒緊張在當今快節奏和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容易引起失眠、焦慮等緊張情緒,導致胃內分泌酸幹擾功能失調,引起食欲下降。
(5)飽食後運動飽食後短時間內劇烈運動會導致胃蠕動增快,繼而出現胃痙攣,出現胃部長痛不適、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有的甚至可能造成胃扭轉。
(6)藥物因素有些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某些藥物長期服用可導致藥原性味覺障礙。有時也與環境、心理狀態、食品的加工等有一定的關係。
(7)過度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過度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會引起胃壁供血不足,胃分泌減少,使胃消化功能減弱。
(8)酗酒或吸煙酒精可損傷舌頭上專管味覺的味蕾,酒精也可直接損傷胃粘膜,如果患有潰瘍病、慢性胃炎,酗酒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胃和十二指腸穿孔;煙零對胃粘膜的危害並不小於飲酒,吸煙也會引起慢性胃炎。
(9)懷孕女性在懷孕初期或使用口服避孕藥,也可能導致食欲不振或嘔吐。
(10)疾病因素食欲不振通常會讓人聯想到腸胃問題,如慢性胃炎、胃遲緩、胃癌等,這些腸胃病症都有可能引起食欲不振。肝病的初期症狀也是食欲不振,因肝病而引發的食欲不振通常呈極端化,嚴重時根本沒有食欲,患者的親朋好友隻要稍加注意,即可看出病人對食物的嚴重排斥。
(11)饑飽不均胃經常處於饑餓狀態,久之會造成胃粘膜損傷。
綜上原因,要提高食欲有以下措施:
(1)生活要有規律現代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難以始終如一,但不管怎樣,在進食上必須要做到定時、定量、定質,不能因為繁忙而在飲食上馬虎從事,饑一頓、飽一頓對人體健康是無益的。而合理的飲食製度,可成為機體的條件刺激。堅持定時進餐,到了進餐時間,就會產生食欲,分泌多種消化液,利於食物中各種營養素的吸收。
(2)要注意對食物科學地加工烹調科學的加工烹調食物有助於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利用。色彩美麗,香氣撲鼻、味道鮮美、造型別致的食物,使人體產生條件反射,分泌出大量消化液,從而引起旺盛的食欲,利於食物消化吸收。另外,正確的食品加工,可以避免食物中的維生素的破壞。
(3)就餐時心情要好就餐時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情,有益於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就餐時應專心,保持愉快情緒,避免考慮複雜、憂心的問題,糾正就餐時爭論問題、安排工作的習慣。可適當地以音樂為“佐餐”。
(4)就餐環境要優美,就餐時有一個優美的環境,光線充足、溫度適宜、餐桌、餐具清潔衛生等,都能促進食欲。
(5)要戒煙、忌酒過量飲酒或每餐必飲的習慣一定要戒除。戒煙對提高食欲也是非常重要的。
(6)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例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舞蹈、遊泳等都是胃腸病患者的良好選擇。
腹脹
腹脹就是肚子有一種脹滿的感覺,有些腹脹是僅感覺胃脹,而有些腹脹則是整個肚子都脹。
引起腹脹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胃腸道積氣正常人胃腸道內有少量氣體,X 光腹平片可看到左上腹部的胃泡中積氣約20~80毫升。結腸、小腸也有少量積氣。但胃腸道積氣總量不超過150毫升。當咽人胃內的空氣過多、胃腸道內細菌產氣過多、肺排出二氧化碳障礙、腸道氣體不能從肛門排出體外及胃腸穿孔時氣體進入腹腔,都會發生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