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腹瀉應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飲水量。腹瀉較重伴有口渴、尿少等脫水的症狀,而暫時又沒有條件輸液補充水分時,可自行配置液體進行口服補液。如可用一般的飲料瓶蓋來計量,食鹽半瓶蓋、白糖5瓶蓋,再加飲用水500毫升。補充液體時間越早越好。
(2)未弄清腹瀉原因之前,忌隨便用止瀉藥止瀉。例如在急性炎症或食物中毒時,腹瀉實際上是一種機體的自身保護性措施,可以通過腹瀉把細菌毒素和有毒物質排出體外。如果將腹瀉止住,毒素將被腸道吸收彌漫至全身。
(3)如果腹瀉並不是很嚴重,又暫時不方便到醫院去,可以先服用副作用比較小的消炎藥如黃連素、氟呱酸以及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葛根芩連膠囊等進行觀察。腹瀉期間一定要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減輕胃腸的負擔,有利於胃腸道的修複。
(4)由傳染病引起的腹瀉是會傳染的,例如細菌性痢疾,這種傳染病可通過被汙染的食物、水及手經口傳播。當發生腹瀉時,因自己無法確定腹瀉原因,所以在確診之前,不要與家人或接近的人共用餐具,並注意洗手等個人衛生,防止傳染給他人。
(5)慢性持久腹瀉的病人可試用茶葉30克濃煎,再放紅糖,熬到發黑飲用;也可試用生薑、陳茶葉各9克,水煎後一次服用,連服數次。平時應吃高熱量但清淡、低脂、易消化、少渣滓並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以維持病人的營養,減少腸道的刺激。
吞咽困難
有些人在進食時,咽部或胸骨後有一種食物通過不順暢或難以下咽的感覺,這就是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可由口咽部、食管、賁門功能障礙或疾病引起。
給腦卒中病人喂飯時,常可見到有些病人的食物在口中停留很長時間難以下咽,這屬於口咽部的功能障礙,是腦卒中後支配吞咽動作的神經受損造成的。
胃腸道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難往往是食管、賁門異常所致,如食管蠕動減弱、消失或異常,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食管狹窄。這其中包括單純性的食管病變,如賁門失弛緩症、彌漫性食管痙攣、食管癌;某些全身性疾病在食管中的反映,如皮肌炎、硬皮病等;還有食管鄰近器官疾病對食管的影響,如縱隔腫瘤、主動脈瘤等。
吞咽困難的調治首先應根據病因進行調治,由全身疾病引起者,應處理相應的原發病。口腔、咽部炎症,可據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敏感的抗菌素。
(1)慢性食管痙攣、賁門失遲緩症者,應首先解除思想壓力,必要時給予鎮靜劑。調治可選硝酸鹽類如消心痛,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心痛定,配合小劑量促胃動力藥可增強療效。藥物調治無效者,可選用擴張療法或手術療法。腫瘤者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手術,適時選用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
(2)反流性食管炎可選用提高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增強食管蠕動藥,如嗎丁啉、胃複安;黏膜保護劑,如膠鉍、硫糖鋁。中和及抑製胃酸藥,如氫氧化鋁凝膠、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奧美拉唑。當吞咽困難伴有疼痛、聲音嘶啞、呼吸不暢、咳嗽或明確地感覺出食物難以通過的部位,都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便血
血隨大便夾雜而下,或從肛門而出,或下純血。便血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大便中混有鮮紅色或暗紅色血液;另一種是血液經過消化液的作用變成咖啡色或黑色與大便混合在一起,此種大便叫黑便,也叫柏油樣大便。
許多胃腸出血的病人,不知道黑便是胃腸出血的征象,雖然黑便多日,仍舊照常上班丁作,直到有一天突然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有嚴重貧血。所以,當發現大便是黑色時,不要視而不見,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在胃腸道出血量很小時,肉眼往往看不出大便顏色的改變,這時需要做大便潛血試驗來確定是否有胃腸道出血。食用過多的肉類、豬肝、動物血,某些中草藥以及鐵劑、鉍劑等,都可導致大便呈暗褐色或黑色,服用酚酞類瀉藥,在排便後,大便在便池內有時呈鮮紅色,但改素食或停用上述藥物,大便即恢複正常。這種飲食或藥物造成的大便顏色變化不屬於便血。大便檢查就可排除有否胃腸道出血的可能。胃腸道的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出血,如食管靜脈曲張、胃炎、潰瘍病、膽結石、腫瘤、潰瘍性結腸炎等。此外,某些急性傳染病、寄生蟲病、血液病瓤血管的疾病等,也可導致胃腸道出血,如傷寒與副傷寒、敗血症、白血病、過敏性紫癜、門靜脈血栓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