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常見胃腸病及其防治(4)(1 / 3)

胃癌的愈後除了與癌腫浸潤的深度有關外,與癌主體的大小也有關。此外,胃癌對周圍血管、淋巴管的侵犯和是否向淋巴結轉移者的愈後較好。在早、中、晚期胃癌中,以無血管、淋巴管侵犯或向淋巴結轉移者的愈後較好。

[診斷]

胃癌的診斷除了詳細的了解病史和進行仔細的身體檢查外,必須進行有關的[輔助檢查],這對明確診斷有重要意義。胃癌的輔助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X 光檢查到目前為止,X 光胃腸鋇餐仍是診斷胃癌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診斷正確率可達80%。采用氣鋇、紙張雙重造影法和多角度攝影法,可提高診斷率。

(2)纖維胃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結合鉗取的活組織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可靠手段。早期癌可隻在胃黏膜出現一小片黏膜的輕度隆起、凹陷或強直等輕微變化,提示胃癌的可能性,在局部鉗取活組織病理檢查,就可確定診斷。

(3)糞便隱血試驗是早期診斷胃癌的簡易方法,90%的胃癌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多次檢查呈持續陽性,超過一個月,經內科治療也不轉陰者,就要考慮是否胃癌了。本法簡單易行,可多次、反複檢查,應作為首選方法。

(4)胃液分析胃癌病人的胃酸較低,胃酸低下的程度與腫瘤大小有關,胃癌體積越大,低酸或無酸傾向越大。

[治療]

胃癌是我國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臨床上遇到的胃癌病例多屬進展型胃癌,手術切除術的5年生存率超過90%,如果胃癌都能做到早期手術,就能大大延長胃癌術後的生存時間。因此,力爭早期發現胃癌十分重要。為了延長胃癌病人的生存期,提高胃癌的治愈率,必須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即所謂的胃癌“三早”。胃癌的治療是以外科療法為主的綜合治療,按病期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1)早期胃癌以手術根治切除為主,可酌情配合化療、中藥、免疫等綜合治療。

(2)胃癌中期應爭取做根治性手術或者做姑息性切除術,術後可以使用中藥、化療、免疫等綜合性治療。

(3)胃癌晚期在患者全身情況允許且又無遠處轉移的情況下,可爭取做姑息性切除或短路性快捷方式手術,手術後實施化療、中藥等綜合治療。

胃癌患者如有手術禁忌不能手術者,可用中藥、化療、免疫治療等保守治療。

[預防]

(1)要細嚼慢咽,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硬、燙食品。多吃乳製品、新鮮蔬菜、水果、豆漿等,因為這些食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和維生素A 類物質,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另外,多吃大蒜對胃癌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不吸煙、不酗酒,戒除不良的飲食習慣,盡量少吃或不吃醃、熏、燒烤和油煎食品,不吃黴變食物,每天進食鹽量一般應在10克以下。

(3)精神心理因素對癌的發生有重要影響。中醫有“嚏膈是神思間病,多屬憂思鬱怒所致”。美國醫學家也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精神刺激對癌的發生有促進作用,所以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少發怒等是防癌的重要原則。

(4)加強身體鍛煉,如打太極拳、各種體操保健按摩功、體育活動等,以達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之目的。

(5)對伴有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惡性貧血和胃息肉者,要積極治療和定期追蹤,警惕胃癌早期症狀,及時做胃鏡檢查、脫落細胞學及活組織檢查,爭取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大便幹燥,或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多為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久,水分被過度吸收,而導致大便幹燥所造成。

一般兩天以上不排便,可表示有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難且排便後仍有殘便感,或伴有腹脹,也應納入便秘的範圍。便秘時,常出現下腹膨脹、便意未盡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食欲不振、頭昏、無力等症狀,這可能與糞便的局部機械作用引起神經反射有關。老年人便秘多與體質虛弱、腹壁鬆弛、消化功能減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