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胃腸病的飲食保健(3)(1 / 2)

(2)飲食有節,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少說話,不看書報,不看電視;保持思想鬆弛,精神愉快。在潰瘍活動期,以進食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為好。以前提倡潰瘍病患者少吃多餐,以避免過飽或過饑。近年來研究認為,盡管進食可暫時緩解疼痛,但少食多餐不斷地刺激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整日處在活躍狀態,顯然不利於潰瘍愈合。因此,除急性發作期並發出血、嘔血時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時應堅持一日三餐規律進食。

(3)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 的食物有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熱量食物有稀飯、細麵條、牛奶、軟米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修複受損的組織,促進潰瘍愈合。泛酸的患者應少用牛奶。

(4)選擇對潰瘍愈合有利的食物,例如:雞蛋:雞蛋1個,打入碗中,用筷子攪勻,用滾燙的開水衝熟後即可食用。現代醫學認為,開水衝雞蛋質地柔軟,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減輕胃的負擔,有利於潰瘍病灶愈合。雞蛋黃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黏膜表麵形成一層薄的疏水層,對胃黏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禦作用。為避免患者大便幹燥,還需常吃些瓊脂、香蕉、蜂蜜等能潤腸的食物。烤饅頭:饅頭烤後形成的焦黃部分是由大量的糊精構成的。同樣,焦黃的麵包皮、焦黃的炒麵、烤黃的窩頭等也都含大量糊精,特別容易消化。烤饅頭中還夾雜著不少的黑點,這是澱粉受熱過度形成的炭。這些細小炭粒中充滿了空隙,人吃了以後,它們能在胃腸裏吸附大量水分、氣體、胃酸、細菌和毒素,最後隨同糞便一道排出體外。這樣一來,胃酸過多的人吃了烤饅頭,就會因過多的胃酸被吸附掉而感到舒服;脹肚的人就會因腸中過多的氣體被部分吸附掉而感到輕鬆;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就會因有害細菌和毒素被吸附掉而減輕症狀或獲得痊愈。

胃下垂患者的飲食細節

(1)胃下垂患者的胃腸蠕動都比較緩慢,若飲食不當或飲水不足則容易發生便秘,而便秘又會加重胃下垂的程度,所以患者應特別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鬆軟潤滑,防止便秘發生。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芝麻油水,也可緩解和消除便秘。

(2)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酒、薑、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於減緩胃下垂的症狀。

(3)少量多餐。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胃下垂患者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宜。主餐宜少,蔬菜宜多,有條件的患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餅幹作為正餐的補充。

(4)細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吃飯時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填在胃中;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會反射性地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胃下垂患者的用餐速度要慢些,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5)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幹硬或質地偏硬,進入胃內不易消化,還可能損傷胃黏膜而使胃炎發生率增高,因此胃下垂患者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以軟飯為佳,麵條要煮透煮軟,少吃又厚又硬的夾生麵條;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時最嫩、最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6)胃下垂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應偏低些,蛋白質食物應略有增加,如雞肉、魚肉、雞蛋、牛奶、豆腐、豆奶等,通過增加蛋白質攝入來增加體力和肌力,緩解易疲勞等症狀,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功能,使胃壁張力提高,蠕動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