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腸胃不舒服時,大家的反應一般是——“一定是吃了什麼不對的東西,好好休息一下應該就會好”。除非碰到急性闌尾炎那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否則很少有人會追究自己為什麼突然間腸胃不舒服。反正“人吃五穀雜糧,哪兒能不生病”,反正“十人九胃,腸胃有點小毛病也很正常”。因此,很多人並不重視腸胃,更不會定期檢查腸胃,這也正是我國腸胃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如果把人體比喻為一個城市,那麼,腸胃就是最大的營養生產中心,若這個中心生產不出足夠的、合格的營養,那麼整個城市都要挨餓。可見腸胃對於人體健康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一旦腸胃運作不順暢,身體各部分都會處於一種“饑餓”的狀態,長期下去,必將導致體內活動的活躍程度降低,身體整體素質下降,甚至各種疾病也會相繼出現。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預防流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大家卻不知道,腸胃健康對提高自身免疫力很重要,腸胃不僅是營養吸收器官,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除了皮膚以外,與外界物質接觸最多的就是我們的腸胃。人的一生中,大約有近30噸的營養物質和5萬多升的液體會通過胃腸道,這些物質中可能夾雜著數以億萬計的病毒、細菌等有害物。因此,一旦腸胃不適,不能正常發揮免疫作用,許多疾病就會乘虛而入。所以,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的健康,就先給予自己的腸胃更多關愛吧。
大家可不能小看腸胃方麵出現的問題。往小了說,如果我們腸胃不好甚至已經有了腸胃方麵的疾病,飲食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都說民以食為天,美食當前但不能放開了吃那可真是受罪;往大了說,腸胃是人體消化係統中最重要的器官,吃下的食物隻有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才能為我們的機體運轉提供營養和能量。
作為普通人,想要自己的腸胃不出問題,保持健康,關鍵在於多了解我們的腸胃,以及腸胃方麵的保健常識,將腸胃病的苗頭提前扼殺。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示著腸胃有異常,甚至病變;哪些症狀可以通過飲食運動來自我調養,哪些又是需要及時就醫,讓醫生來診斷治療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習慣對腸胃不好,是需要避免的;哪些習慣又是對腸胃及身體健康有益的,是需要堅持的。
作為醫生,麵對腸胃病患者,當務之急就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治好已經存在的病。“上醫治未病”是每一個醫生最高的追求,在治病過程中,我們都經常會給病人講述與腸胃健康密切相關的日常保健知識,但是每天有那麼多病人,分給每個病人的診療時間有限,醫生來不及將應該注意的事項和應該掌握的知識全麵地傳達給每一個病人。也正是這個遺憾,促使我們寫了這樣一本書,把想告訴大家的,大家應該知道的,統統囊括進這本書裏,希望借此給讀者們帶去福音,讓每一個關心自己健康問題的朋友都能走出誤區,掌握真正的健康之道。
夏誌偉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