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認識腸胃——要健康就要懂“腸識”(1)(1 / 3)

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腸胃問題,小到便秘、腹瀉、消化不良這些症狀,大到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直腸癌等疾病。但是,很多人並不重視腸胃方麵的問題。其實,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以及整個身體的健康都與腸胃息息相關,而了解腸胃是怎樣的,又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是我們獲得由內而外的健康的第一步。

腸胃,人體的健康基石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誰都知道,我們要維持一天的工作學習,必須靠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來補充腦力和體力的雙重消耗,保證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轉。那麼,大家試想,如果我們身體中負責消化吸收的腸胃出了問題,這一切不就得不到保障了嗎?哪怕我們吃遍山珍海味,腸胃不能幫助我們消化吸收,吃得再營養豈不也是白搭?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必須得把目光多多放在我們的腸胃問題上了,腸胃好身體才會真正健康。

腸胃屬於消化係統,所以我們先從消化係統說起。攝取、轉運、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排泄廢物等是消化係統的主要功能,消化係統能為機體提供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然而,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質、脂肪和某些糖類等物質是不能被機體直接吸收利用的,需要在消化管內把它們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之後,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內被分解成結構簡單、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我們稱之為消化,這些小分子物質透過消化管黏膜的上皮細胞進入淋巴液和血液的過程,就是吸收,而吸收後剩餘的殘渣部分,最終會通過大腸,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和動物相比,我們人類的消化吸收過程是相當複雜的,食物進入口腔之後,依次經過咽喉、食管、胃、小腸和大腸,需要通過消化係統各個器官間的協調合作,才能完成整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其中,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的最主要消化場所就是腸胃,下麵我們就來對食物在腸胃中被消化吸收的過程做一個整體的了解。

我們先來看看胃。胃可以說是食物開始被消化的第一站。盡管在嚴格意義上,食物的消化是從口腔開始的,但是食物在進入口腔後,除了被短暫地咀嚼,停留時間很短,食物在口腔內以機械性消化為主,也就是食物隻能被磨碎而已,基本上沒有得到消化。而當食物進入胃後,就會立刻受到胃壁肌肉的機械性消化和胃部消化液的化學性消化作用,這才算是消化過程真正的開始。此時,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參與下,將食物中的蛋白質初步分解,食物就會變成粥樣的食糜,並多次少量地通過幽門向十二指腸推送,食糜經由胃進入十二指腸後,就會在小腸內進行下一步的消化。

在所有的消化器官中,小腸是最重要的,它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食物在小腸內會受到小腸的機械性消化以及小腸液、胰液和膽汁的化學性消化,各種營養物質逐漸地被分解成結構簡單、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在小腸內被吸收。所以,食物在通過小腸以後,基本就完成了消化,隻剩下很難消化的食物殘渣,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大腸幾乎是沒有消化功能的,但是大腸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可以吸收部分維生素、少量水和無機鹽,大腸的主要作用是對食物殘渣進行處理,最終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下麵,我再把我們身體所需的三種最基本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過程簡單列舉一下,讓大家對腸胃的重要性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澱粉:在通過口腔內時由唾液初步消化轉化成麥芽糖,在小腸中由腸液及胰液轉化為葡萄糖,最後全部被小腸毛細血管所吸收;蛋白質:在胃中由胃液初步消化為蛋白腖,在小腸中由腸液及胰液消化水解為氨基酸,最後全部被小腸內的毛細血管吸收;脂肪:在小腸中由腸液及胰液消化水解(膽汁可促進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有一小部分會被毛細血管吸收,而大部分則會被毛細淋巴管吸收。

由此,大家可以看出,如果沒有腸胃的辛勤工作,不管我們吃得多好,營養物質都沒有辦法被消化吸收,也就沒辦法給我們的生命提供動力來源。所以,不要覺得和心髒、肝髒、腎髒等器官相比,那九曲十八彎的腸胃不那麼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腸胃才是人體健康的基石。

腸神經係統,藏在腹中的“第二大腦”

大腦是控製我們行為、思想和語言的人體中樞機構,負責接收外界對我們的各種刺激並做出回應。不過,大家知道嗎?在我們的身體中還有另外一個“大腦”,它也能感知由大腦傳來的悲喜,回應外界的刺激,它主要負責控製我們的腸道,偶爾也會和大腦協調控製胃腸道的工作,這就是我們的腸神經係統。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肚子深處的腸神經係統竟然如此智能。看完下麵的內容,你就能了解這個神奇的“第二大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