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的重要性我已經反複提及了,相信大家也都已經有所了解。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99%都由腸胃消化並吸收,同時腸胃也是人體最重要的一部分免疫係統,我們全身60%~70%的淋巴結分布在腸道內,這部分免疫係統所生產的免疫球蛋白A(也就是IgA),占人體所生產免疫球蛋白的60%。同時腸道免疫係統的精致程度也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它能夠非常精準地排除病原菌,辨別出有益菌及食物,正常狀態下,它能夠分辨、吸收大量食物成分,且不會引發過敏反應。那麼,究竟是什麼在支配著腸道進行如此精密複雜的工作?是大腦嗎?
答案是我們神奇的“第二大腦”——腸神經係統。腸神經係統由胃腸道壁內的神經成分組成,是一個獨立整合的複雜網絡,包括胃腸道的黏膜下神經叢和腸肌神經叢的神經節細胞、中間聯結纖維以及從神經叢發出供應胃腸道平滑肌、腺體和血管的神經纖維,它遍布整個腸道,具有調節控製腸道的功能。它在結構和功能上跟中樞神經係統類似,但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我們的腸道運動主要受這個自主的腸神經係統調節,而跟大腦和中樞神經係統沒有很大的關係。正因為如此,我們說腸神經係統是支配腸道的人體“第二大腦”。
我們的這個“第二大腦”,不僅負責消化吸收食物,還會對身體接收到的信息如外界刺激、聲音和顏色有所反應。想不到吧?這個藏在我們肚子裏的“大腦”,對人的情緒情感都有著敏銳的感知力。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成長過程中經曆過離別或失去親人等傷痛的人,長大以後會更加容易患腸胃疾病。有數據顯示,70%的慢性腸胃病患者,在兒童成長期都經曆過父母離婚、與親友分別或者親人去世等悲傷的事情。這樣看來,我們的悲傷情緒不但被腸神經係統所感知,而且還會引發腸胃的健康問題。
我們的腸神經係統相對獨立於大腦,監控著腸道的活動以及消化吸收過程,比如觀察食物特點、調節消化速度的快慢,加快或者減緩消化液的分泌等,同時,這套腸神經係統還通過迷走神經與大腦聯係在一起。腸神經係統能下意識地完整儲存身體對所有心理過程的反應,而且每當我們需要時,它就可以將這些信息調出並傳遞給大腦,與大腦進行信號交換。於是,腸神經係統也就具有了大腦的一些認知,能感覺到肉體的傷痛和心情的悲痛並做出一定的反應。
所以,如果人患了焦慮症、憂鬱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都會引發腸胃出現異樣的症狀。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心情不好時,我們就會胃口不好,對不對?驚嚇過度或激動萬分時,腸胃容易產生痙攣,對不對?這可不僅僅是大腦發出的指令,也包括腸神經係統根據自己的感受向腸胃發出的指令。
作為腸道的總開關,我們的腸神經係統非常強大,它能分析成千上萬種化學物質的成分,讓人體免受各種毒素的侵害。當毒素進入腸胃時,腸神經係統就會最先察覺,立即向大腦發出警告信號,身體就會立刻意識到肚子裏有毒素存在,接著就會采取行動,如嘔吐、痙攣或排泄。假如我們出現了這些症狀,一般來說,就是體內遭到毒素侵襲,而腸神經係統在向我們發出警告呢。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腸神經係統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經有所了解,正因為有了腸神經係統,我們的腸胃也有了自己的“脾氣”,能在腦神經和腸神經係統的共同調節下感知悲喜,會因為我們的情緒波動而產生反應。因此,為了我們的健康,我們要從內心開始重視自己的腸胃,關心自己的腸胃,用積極的態度和行動來養護腸胃,而不是流於形式。
胃,儲存食物的“糧倉”
從字形上來看,胃,人身體中的農田,而田就是承受五穀之土,根據我國農業立國的曆史來說,農田是我們國家的根本,那麼胃相應也就是我們身體的核心部分,對於身體健康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不過,經我的觀察,如此重要的部位卻很少有人給予它應得的重視,甚至沒有足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