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老齡知識(3)(1 / 3)

▲什麼是精神衰老?

人到老年期,精神功能與精神活動發生退行性衰老過程。精神衰老表現在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個方麵。主要表現在:1.思維活動遲緩,感知能力減退;2.性格變異,情感反常;3.記憶力障礙,特別是近事記憶障礙最為突出;4.動作笨拙,緩慢而不協調;5.喜歡談往事,留戀過去;6.對瑣事特別敏感,好計較小事;7.喜歡獨自生活,缺乏與陌生人交往的勇氣;8.生活積極性與滿意度降低,不能主動擬定自己的活動計劃,對未來的希望淡漠,等等。

▲什麼是托老機構?

由政府、集體或個人興辦的老年人寄居生活的機構。它不同於老年公寓或敬老院,而是比較鬆散的老年人群體寄居場所。進住對象一般是因家庭不和睦而居住,或因缺乏家庭照顧感到寂寞而早出晚歸,或是因患慢性病出於身體康複的需要而寄居。中國現階段興辦的托老機構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住宿、夥食、洗衣、醫療乃至喪葬等一切服務,而且也為老年人回歸群體之中,享受集體生活的歡樂創造了條件。托老機構的建立,是實現由傳統家庭照料職能轉變為社會照料的一種嚐試,有益於老人安度晚年。

▲什麼是五保老人?

由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城鎮街道辦事處經濟組織供養的,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五保措施的老人。一般是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無子女、無依靠、無生活來源的鰥、寡、孤、獨老人,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現階段中國農村對五保老年農民的贍養,主要有三種形式:1.集體供養,分散贍養。凡生活尚能自理並願意單獨生活的五保老人,由集體按標準供給他們糧食和物資,五保老人自己管理El常生活。2.給五保老人劃分養老田。組織村民或親屬代耕。劃給五保老人的養老田多於一般農民的養老田,五保老人的一切費用,都由其養老田的收入支付。五保老人的養老田免征公糧、一切征購和提留。

3.由集體舉辦敬老院等,對五保老人實行統一照顧和安排。敬老院的資金以鄉為單位統一籌集、分配和使用,對五保老人的供養標準一般不低於當地農民的實際生活水平。

中國農村早在50年代中期就普遍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教、保葬的“五保”製度。隨著時代的發展,五保老人的待遇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五保老人工作也不斷向規範化、製度化方向發展。做好五保老人的供養工作,對於老年人安度晚年,促進社會安定團結,改變社會傳統的生育觀,推動計劃生育工作等方麵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什麼是“代溝”?

亦稱“代差”。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誌趣愛好等方麵的差異。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指年輕一代與老一代之前的差異;狹義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異。年輕一代與老一代之間由於年齡、社會閱曆、社會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體力、精力、生活情趣等的差異,因而導致了兩代人在價值觀、人生觀、生活感受和行為方式,特別是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麵的差異和隔閡。如現代化導致生活節奏變快,這同老年人生活節奏變慢發生矛盾。這對矛盾衝突的結果,常常使老年人心理造成緊張、不適、煩躁、自悲,最終造成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代溝的加深。

代溝所造成的差異在各個時代、各種社會都是客觀存在的,它歸根到底是兩代人社會化程度的差異。消除代溝的矛盾,關鍵是兩代人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理解,取長補短。解決好代溝問題有利於新老合作和社會安定團結。

▲什麼是“餘熱”?

老年人參與社會工作,發揮晚年的積極作用的一種比喻。按照社會的安排,老年人在脫離工作崗位退休後,不再擔任社會工作。但是,很大一部分老年人身體尚好,人老心不老,願意發揮自己的作用,並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盡其所能地為社會做貢獻。老年人發揮餘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也是部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老年人發揮餘熱的形式很多,主要有:1.再就業或由原單位反聘;2.總結經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進行社會調查、谘詢;3.從事適量體力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4.從事有益於社會的活動,如維護公共秩序等;5.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

老年人發揮餘熱,有利於老年人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精神上的寄托,對於解決老齡問題和社會安定團結也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