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教當興(3 / 3)

“家貧,欠人十五兩銀子,本打算嫁女給劉正,聘禮少說二十兩,但女兒一死,沒了指望。”

“劉正是誰。”

“劉允文的弟弟,劉允文就是死了新婦的那個。”

“同姓劉怎能通婚?”從秦朝就有法律規定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而禁止近親結婚,金童相信這裏也該有同類法律。

“兩家並非同族,是祖上的賜姓,兩家祖上都是劉家的家丁。”

“繼續。”

第三個死的人是王進,三十五歲男,死於家中床上,死狀相同,無外部疑點,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平日老實,從不無事生非。

“晚間死於床上,妻子沒有發現異狀?”

“他父親癡呆,母親年已七十,癱瘓,其妻每日天黑後侍候洗澡等起居事項,回去後發現人已去世,兒子十二歲,已經分房居住。”

“為何此三人的死狀與劉家新婦的死狀不同?”

“不知。”

“其餘人等,死狀若何?”

“皆與此三人一樣。”

……

“帶我去王進家。”

王進的死沒有給家中造成太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年癡呆的老王頭照樣耷拉著腦袋坐在家門口樹下乘涼,兒子早上出去放牛,頭七早就過了,靈堂也已經撤了,人已安葬,王進媳婦陪著癱瘓的婆婆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解悶,手裏做著針線,至於田地早已包了出去。

“王家嫂子,有人來查三哥的事情。”讀書人進門喊道。

王進妻戴著孝出來看時,金童和三女已經走進了院子。尋常富農家的院子,也沒個幾進幾出,但是收拾的很幹淨。

金童盯著不知該如何招呼,有些手足無措的王進妻看了一會,淡淡問道:“嫂子節哀,王三哥可曾入土為安?”

王進妻施禮道:“一切安好,承蒙鄉親們照顧。”

金童繼續看著她:“村中猝死十七人,其餘十六人與你家可有什麼關係?”

“村中戶少,多少都有點親故,但十分近的親戚並沒有。”

“靈堂已經撤了,不再參拜。我是東土來的道人,另有道友正在劉允文家準備法事,若有異狀可去尋我。”金童轉身出門。

出門後讀書人終於鼓起勇氣主動問道:“公子,可有頭緒麼?”

金童緩緩搖頭:“你是本村中人,尚且沒有頭緒,隻好把事情推到鬼怪身上,我一個外人,不過問得幾句,哪來什麼頭緒?除非……”

讀書人緊張道:“除非什麼?”

金童不答,反而笑了:“請問兄台高姓大名。”

讀書人早已不知不覺被金童的沉穩和淡定鎮住了,自覺低人一等,聽問忙回答道:“小人王善,不敢請問公子。”

金童道:“敝姓金,你可稱呼我金道友。村中可有宿處麼?”

王善看金童怎麼也不像“道友”的樣子,還是照原來的稱呼道:“公子,我等小村,並無什麼宿處,不過家父生前曾開一私塾,現有幾間房子空著,小人去張羅些行李被褥,勉強可以入住。”

金童淡淡道:“被褥什麼不用了,你找人打掃一下,放置些桌椅蒲團,多備燈油即可,我等四人晚間不須休息。”說著手裏憑空多出一塊銀子,約有四五兩重,遞給王善道:“如此多謝了。”

王善卻不接,原來是書生氣上來了,憤憤道:“公子屈身來敝小村,乃是為解決村中怪異,救我等小民與水火,王善便不知大義,也知道以德報德的道理,怎能要公子的銀子!”

金童笑道:“村中許多人,我隻攪擾你一個,為何你就要比別人多為大義付出?金銀於我如無物,高興時吸風飲露也可度日,可是你一介凡人,便是燈油也無須花錢買麼?這樣吧,不談什麼報酬,聽你說令尊去後私塾已空,我助你白銀百兩,此間事了,我走之後,你重開私塾,可好?”

王善明白了雙方的身份地位不一樣,看重的東西也不一樣,也不再作態,隻是期期道:“百……百兩,實在太多,不敢……”

金童哈哈一笑,手中又憑空多出一塊金子,約有十幾兩重,換算成銀子估計也就是百兩上下,丟到王善懷中,王善下意識地接住。

“有勞幫我等安排住所,到時自會去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