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是技巧上,對方就高出自己不止一籌兩籌了,比如自己出招的時候,自己都感覺已經快到極致了,卻能被對方好整以暇的擋下來,而且在擋的過程中,又是牽引又是卸力,一點都不耽誤,後來自己連砸碎對方兵器的目的都沒實現,而在自己要抽身而退的時候,對方又能在第一時間纏上來,一劍一劍的雖然沒自己快,卻總是從自己最難受的方位攻上,牢牢把握對戰中的主動,這些就都是技巧了。
高手的經驗無法複製,不過技巧是可以學習的……
想到這裏,金童立刻精神一振,揮手命丫鬟們退下,派人去親兵休息的地方找高手來。
陸陸續續來了七八個人,都是被親兵推選出來的高手,晚上睡了個安穩覺的劉二狗親自帶領,金童起身相迎。
眾人躬身:“參見將軍。”
金童回個禮,開門見山道:“昨夜各位都辛苦了,不過我這裏有些急事,隻好打擾各位休息。”
眾人回答:“不妨,請將軍示下。”
金童也不臉紅,嗬嗬笑道:“昨晚找那幫流氓混混的麻煩,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前夜我在長樂公主的閬苑宮,發現有刺客行刺,急忙趕去救駕的時候遇見三名刺客,至少兩名是先天高手。嘿嘿,交手幾次不占便宜,我也沒辦法,隻好搶了公主殿下奪路而逃,卻被最後一名不知什麼級別的高手所傷。”
說著他解開衣服讓幾人看腰上的傷口,大家無不同時倒抽了一口冷氣,老天,就算傷口已經收攏了,也能明顯看出那創口都多大,並且他們已經聽說是槍傷,被槍捅出這麼大血洞,那得捅多深啊,還虧著大人能連續忙碌一天一夜,丁點事兒沒都看出來。
一親兵期期艾艾道:“將軍,為何不縫起來?須謹防敗血。”
金童一怔,笑道:“忘了,不過已經不流血,應該不礙事,敗血症嘛,我可得不了。言歸正傳,各位估計也知道我的出身,在西方可學不到什麼精妙武功,現在既然從軍,總是要有些保命的玩意,像前夜那般,說不好就丟了一世英名,所以,想求教一下軍中高手,學點中原武功,不知各位可否教我。”
頓了頓,又道:“若是師門有規矩,或者有不傳之秘,當然不能勉強。”
下麵幾人互相看了看,其中站出來一條大漢,身高八九尺,一身的黑皮,曲卷的絡腮胡子被刮的稀稀疏疏,不過依稀還能看出來沒刮之前應該十分“雄壯”,他也挎著柄腰刀,和金童的一樣製式,並不是傳統的大刀,而是更直更窄了幾分,有些大刀向唐橫刀演進過程中的意思。
此人抱拳道:“屬下彭雙木,乃是徐州彭城人,祖上彭越創有五虎斷門刀三十二式七十二招,屬下不才,隻學得六十多招,這刀法雖是家傳,但某家外姓弟子很多,既然與將軍是同鄉,屬下願演與將軍,絕不藏私。”
金童一聽“五虎斷門刀”,登時大喜,這可是曆史上有名有姓有出處的刀法,雖然被許多武俠小說貶為二流武功(例如前文提到的《武林情聖成名指南》),但也隻能說是書中人物沒練到家,其實也有不少小說,特別是以武功寫實著稱的梁羽生筆下就一直說這刀法很厲害,在金童看來,應該是後天武功中的代表作了,再往上說,都是打通任督二脈進入先天之境,刀法招式已經成了累贅,領悟意境成了主流。而金童現在缺乏的就是基本的成套路的攻擊手段,明白了這些手段之後,難保不能在更高的境界內繼續發揚光大。
金童與彭雙木對麵一揖,其他人等都非常識相的找地方歇著了,雖然隻說是演練,但也和授徒區別不大,大家雖然並肩作戰,但牽涉到細微處的講解,還是按規矩不聽為好。
彭雙木開始慢慢的演練“五虎斷門刀”,先是八種基本技法“撩、砍、抹、跺、劈、崩、勾、掛”,每一種技法都有配套的用力技巧,主要是體力與內力配合,每演示一種技法就立刻進行講解,這種技法的優點在哪裏,破綻在哪裏,如何彌補,實戰中如何施展和應對,然後一招一招,比如什麼鐵牛耕地、旋風掃葉、鳳凰展翅、四方盤斬、連環三刀、流星閃電、八方風雨、分花拂柳等等,每一招過後也是一大套講解,比如這一招含有哪幾種技法,各種力道之間的相互配合,此時步法應該怎麼配合,卸力卸到哪去,又如何反利用對方的力道破綻等等,非常投入和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