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左武侯府(1 / 3)

皇帝拍案叫絕:“好文章!好一個天下無馬!眾愛卿可以傳看一番。”

一幅文章立刻在大殿上傳來傳去的被眾臣看了一遍,也不知金童上輩子的韓愈如果聽說自己的文章被小輩剽竊來沽名釣譽會有什麼表情。

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這文章哪來的?金童上輩子中學時學的,當時老師要求這一百多字的小文章必須不喘氣背下來,所以直到這輩子還是信手拈來。

朝堂上已經像開了鍋一般,眾大臣大多是門閥世族出身,個個文理俱佳,看過文章之後立刻按捺不住文思,交頭接耳,不住品評著文章優劣,某處某處或有瑕疵但通篇順暢,言簡意賅,且言之有物,實在是令人是耳目一新,比起平時的“之乎者也斯夫”不知清爽了多少倍,不光文人大儒,想必就是拿到市井之中,能讀通能懂意思的也是大有人在,最要命是格調還挺高,絕不是百姓之言,頗有開一代文風先河的架勢。

就在這時,侍中陸秀出列。

陸秀是誰?乃是朝廷中一個派係的首腦,與尚書令高肇平級的存在,他一站出來,立刻朝堂上討論之聲漸漸小了,就算還有沉浸在文思之中搖頭晃腦的家夥還不安靜,也有左右人等生拉硬拽的提醒他,這明顯是大佬之間的又一次鬥爭已經到了決定勝負的時刻,還想什麼文字?看戲要緊啊!最後大殿內終於鴉雀無聲。

陸秀在大殿中央站了一會,見沒人再說話了,向皇帝長揖到地,道:“微臣陸秀啟奏吾皇,古人雲內舉不避親,今日眾大臣彈劾之左金吾衛翊府右郎將金誠,乃是荊州刺史劉貴舉薦,劉貴曾是微臣的部下,又是微臣舉薦,照理微臣應當三緘其口,陪同聽參,但金誠此人既有大功於社稷,又是軍中百年不遇的人才,今日之事,微臣敢不進言?請陛下恕罪。”

皇帝擺手道:“免罪,陸卿且奏上。”

陸秀正色道:“金誠此人入朝為官,雖然出自微臣門下,但他的出身來曆,確實一清二楚,乃是中土的蠻荒遺脈,他武功超群,人所皆知,至於說他是南朝修士的門下,有劍術之類的,微臣看來此謠言實在是貽笑大方。莫說我北朝伏羲堂內也不乏南朝境內仙山的修士維持,就算金誠有劍術,也是為國朝效力,他能不遠萬裏的落葉歸根,足見赤誠,數次勉力救護皇家,也是忠心耿耿,剿滅彌勒教,頗有功勳。奈何入朝之後,卻被人無端猜忌,可見朝堂之上,有些大臣容不得異己並立,可是既然不容人,總要有個目的,難道僅僅是怕金誠立了功,升了官,再為國朝立更大的功勞麼?因此,微臣以為,千裏馬因伯樂而出世,卻因伯樂身邊的小人而不能一展才華,實乃畢生之哀也,然,若此事發生在本朝,吾皇身為伯樂,又是何其哀矣?眼下南朝大亂,國朝將興,陛下勵精圖治,百姓也安康富足,唯有一些魅惑人心的神棍背地裏搞些風雨,這次軍將叛亂,實不可視為一時之事,而是整個天下在彌勒教的滲透之中愈來愈不穩固的表現,金誠自從在玉門關擔任軍職開始,就因剿滅彌勒逆賊而立功,入金吾衛供職之後更是一舉抓獲數千餘黨,國朝西北為之一肅,今次潁川郡叛亂,又是他獨攖其峰,其中功勞不說,隻說才具能力,已是一時之選。可惜金吾衛乃是近衛軍職,拱衛吾皇重任在身,實在不方便放手查辦各地逆賊,微臣以為,彌勒教在民間煽動滲透,狡兔三窟,無所不用其極,朝廷亦應對症下藥,以皇族王公為首,專設一衙門,以暗對暗,且不以州府地域為限,以靈活的手段應對各種事端,並針對彌勒逆賊以及朝中與之勾結的官員,予以臨機專斷之權,必要時候便宜行事,方能有效應對。微臣有《製置左武侯府條陳》一疏,鬥膽奏上,並推薦左金吾衛翊府右郎將金誠入府主事,請陛下決斷。”說完從袖中掏出奏折雙手奉上,自然有太監走過來接著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