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四月啜翠(1 / 1)

人間四月,是芳和菲的世界,久違的陽光,暖得有點嫵媚。影子很短,亦步亦趨地不離半步。心情是溫暖的,這是陽光之外的。

趁著清明小假,舉家春遊踏青。龜山濕地公園依山臨湖,山秀水靈兼而有之,又距市區不遠,自然是最佳選擇。

走近龜山,抬頭便見半山高林處,一座仿古建築依山壁立,搖曳在林木掩映中,細看,是風動影從。匾額黑底金字,上書“啜翠軒”,聽說匾額是古建築的眼。而這匾額中“啜”字落筆驚心,也最有嚼頭,應是眼中瞳人吧?窺“啜翠”而知天下秀,周遭碧山翠水,仿佛極品新茶,需小口飲啜,方能品味出其中神韻。

春日登高,心比風箏,有乘風飄舉的輕盈。眺望湖麵,對岸青山疊嶂,是環繞湖堤的綠屏。立於山巔,如蹈神龜背脊,湖水微瀾,恍惚間身隨漣漪蠢蠢欲動了,這座千年龜山也恰在漂移。

四月的田野是幅暖色調的彩錦,春風真是大手筆的畫家,隨意揮毫點染,於是,山綠了,花紅了,天藍了,湖翠了……

小草萌發,淺淺細細的綠針,仿佛是山的刺青。山花野性十足,棠梨花白春似雪,花開得盡興時,一株棠梨染白了半畝山坳。藍盈盈的小野花,簇擁成團,把草地繡成花毯,讓你不忍心從上麵踩過。

兒子采來一朵黃色的蒲公英,插在我發間。《本草新編》中提及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原來這花地位卑微,但對一個小小男子漢來說,凡花皆是美,我欣然接受他的饋贈。據《綱目》記載,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發現楊花也解釋為“黃花地丁”,心中疑竇頓生,莫不是蒲公英就是楊花?但《辭源》中“楊花”解釋為柳絮。為了得到更為準確的答案,我查找了很多資料,終不可得。倒是柳絮與蒲公英也有幾分相似,飛絮淡淡似花也非花,終究都是漂泊命。

前些日子拍了幾張風景照,畫麵都是大篇幅的綠:嫩綠的竹葉,鵝黃的青草,明亮的綠葉。朋友感歎:再好的季節,再好的風景,都離不開綠葉。這句話推翻了人們的陳見,綠葉不僅隻配做襯托,也能成主宰。絕勝景致,也是這“綠”字做了大文章。

遠望龜山,山形如龜探頭,欲飲湖光,啜山色。麵向大湖,春暖花開。憑欄啜翠軒,浩瀚的巢湖就是一方半透明的青白軟玉,色澤溫潤,水頭更是沒的說了。湖邊濕地蘆芽短,雀舌般的蘆芽從枯黃的宿根邊滋生,新綠劍一樣照眼欲明。幾株古柳枝條如煙,它們最清楚風吹來的方向。

湖心水深浪淺,仿佛錦鱗遊泳,浪裏白鰷淩波起舞。岸邊風無遮攔地卷起湖水,狠狠地砸向堤埂,湖水碎了,是晶瑩剔透的浪花。是水乘了風勢,還是風成就了水花?我開始懷疑風的初衷。

一群白鷺從天際飛來,在淺灘盤旋飛翔。天與湖的距離,因為它們變得切近。最自由的形式,莫過於飛翔,可以跨過千山,越過萬水,心是飛翔的高度。我喜歡那些長著翅膀的生靈,它們都是天使。

歸途中,我的心中是一湖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