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愛的姿勢是什麼?是擁抱?是親吻?還是化蝶以後的翩翩飛舞?在我的眼裏,永恒的愛的姿勢,就是在危難之際的奮不顧身,在意外麵前的挺身而出……
災難悄然降臨,母親在無法抱著孩子奔脫危境的情況下,雙膝跪地,雙手伏地,以她並不寬闊的脊梁,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救援部隊發現母親的時候,她已經停止了呼吸,但她懷抱下那個3、4個月大的嬰兒,卻安然無恙。突如其來的地震,並沒有讓母親驚慌失措,她選擇了最具保護力的曲膝弓背姿勢,詮釋了愛的深刻內涵。
愛的姿勢,就是意外麵前沉靜與挺身而出。
廢墟下麵,還有一個已經沒有生命體征的母親,依舊把孩子擁在胸前,孩子吮吸著母親的乳汁,卻不知道自己的母親已經死了。母親在臨死之前,最後一次將母愛傾注給她的孩子。
愛的姿勢,就是把愛毫無保留地傾注的那個姿勢。
一位老師在地震襲來的時候,將四名學生塞到講台下麵,自己用雙手死死護住了講台,救援人員趕來的時候,為了解救出講台下的四名學生,但無論怎麼用力,都扳不開老師護住講台的手。他就以這樣的姿勢,定格了老師對學生永久的愛。
愛的姿勢,是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自己保持的那個姿勢。
為了拯救廢墟下的幸存者,戰士們用手刨開坍塌的樓房,指尖流著鮮血,自己累了跨了,全然不顧,仍然哭著對著攙扶他的戰友說:“求求你,讓我再救一個吧!”
愛的姿勢,就是在別人危難之際的奮不顧身。
一隻隻素不相識的手,紛紛向捐款箱投入了自己對災區人民的愛心。一位老人,將自己搬煤餅換來的血汗錢捐獻出來;眾多孩子,打破了自己的儲蓄罐,將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全部投進了捐款箱。
愛的姿勢,就是在他人遭受災難時的慷慨救助。
一雙雙顫抖的手捧著蠟燭,為災區人民默默祈福;一根根摁在汽車喇叭上的手指,以經久不歇的長鳴為災難的5·12沉痛哀悼;一個個滿是淚痕的臉龐,記住了這舉國的哀思;一聲聲“汶川,加油!”的口號,寄托著中華大地心係汶川的深情。
所有這些都是最完美的愛的姿勢,都以它特有的姿勢,築就這塊愛的豐碑。
一場無情的災難,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哀痛,災難麵前,我們的不退縮,不放棄,同時也放大了人性的完美,放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大愛無疆。舉國上下,老人與孩子攜手,窮人與富人同行,熟悉的人與陌生的人同去,以這些永恒的姿勢,預示著祖國的明天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