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時工”傅博:為使命和榮譽而戰(1 / 1)

“臨時工”傅博:為使命和榮譽而戰

熱點·透視

3:3戰和日本,0:0逼平韓國,4:3斬落澳大利亞,國足在東亞杯上打了一場翻身仗,徹底洗刷了“6·15”1比5慘敗於泰國二隊的恥辱,也重新贏得了球迷的尊重和認可。隨著東亞杯的落幕,很多人再談論起這三場比賽時,議論最多的也許並不是國足的精神麵貌或技術水平,而是帶隊僅僅半個月的代理主教練傅博。

1965年出生的傅博曾是遼足的主力隊員,1990年遼足戰勝日本尼桑隊獲亞俱杯(亞冠聯賽前身)冠軍時,傅博在客場為球隊打進了第一粒球;1985年,他作為主力球員參加了世青賽,殺進了八強。那支球隊裏有高洪波和尤可為,日後都是“風雲人物”。

熟悉傅博的人都說,他身體素質一般,能在高手林立的遼寧隊立足,是一直靠腦子在踢球。周圍人給他的評價是:喜歡學習,善於思考。“他當教練的大部分時間沒有做球員時風光,但正是做了教練,才看清他是個特別專注、喜歡鑽研的人。”昔日隊友江洪說。

1998年傅博退役,2009年,他開始輔佐時任國家隊主帥的高洪波;兩年前,卡馬喬上任,他繼續留在國足擔任助教。到今年,卡馬喬匆忙下課,這位本土助教被倉促間推到前台,第一次以主教練的身份帶領成年隊。

盡管這個身份從東亞杯開幕到結束不過8天,傅博卻沒有過半點懈怠。

“傅導的責任心太強了,平時訓練和比賽的戰術安排和數據分析都是親手完成。尤其是東亞杯期間,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手,傅導每天都要給我們剪輯對手的比賽錄像,然後一早又要安排訓練和比賽計劃,所以他一天隻能睡上四小時的覺。”楊旭在賽後說。

這種責任心,來自於傅博一直強調的“使命感”。“我和球員一樣,都有強烈的使命感,我們一起為國而戰。”

國足4:1領先澳大利亞時,傅博派上了年輕球員石柯。賽後傅博說,原來的換人計劃是曲波。但最終他決定讓石柯出場。因為除了門將耿曉峰外,石柯是唯一沒有出場比賽的球員。雖然這導致最後時刻連丟兩球,但傅博不後悔,“如果兩個丟球能夠幫助石柯成長,我覺得就是收獲。這兩個丟球,責任由我來承擔!”可以說,這是傅博基於國家隊的未來成長所做出的決定,也體現出了一名本土教練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擊敗澳大利亞、拿到亞軍之後,“臨危受命”的傅博的使命便告一段落了。麵對外界發出的“扶正”呼聲,傅博表示,“隊員們打得非常精彩,感謝他們的努力。作為‘過渡’主帥,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以後的事情不是我個人能夠決定的,我也沒有時間考慮。”

他說得灑脫,但沒人知道他在東亞杯期間所擔負的壓力——“6·15”後若再有閃失,傅博必定招致滿身罵名。然而麵對中國足球的重托,傅博沒有拒絕。

“為了中國足球,我不怕承擔任何罵名。無論成敗,我都會把經驗告訴後來者,讓中國足球踏著我的肩膀前行。”

■編輯提點:“為你球衣胸前的隊徽而戰,人們便將會記住你球衣背後的名字!”這是阿森納傳奇球星托尼·亞當斯說過的一句話,亦可解作“為使命與榮譽而戰”,這大概也就是此次傅博帶領的國足能夠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的原因了。傅博曾說過:“為國出戰的使命感不是我對球隊的要求,而是一個職業球員本就應該做到的。”可以說,國足在本次比賽中最讓人欣慰的,正是這種精神的複蘇。也正是這種精神,為這支並未能贏得冠軍的球隊贏回了廣大球迷的心!(關曉星)

■話題拓展:使命與榮譽;為國而戰;責任;永不放棄;我看中國足球……

(資料來源:環球網、搜狐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