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托馬斯:挑戰總統的白宮記者
熱點·透視
在那些給人印象深刻的美國記者中,海倫·托馬斯是位個頭矮小、眼珠黑黑、聲音沙啞的女人。她總是從她位於白宮新聞發布廳的第一排專屬座位上站起來,第一個或第二個發問,並以“謝謝你,總統先生”結束提問,而那些尖銳的問題挑戰甚至惹惱了美國10位總統。她因此也被譽為“白宮新聞發布廳廳長”、總統折磨者。當地時間2013年7月20日,這位傳奇的女記者在華盛頓的家中去世,享年92歲。
海倫於1943年加入合眾社,1956年成為合眾社報道聯邦機構的記者,1974年成為合眾社駐白宮記者站站長。在擔任白宮記者期間,海倫雖然和一些總統關係不錯,但她並未因此而有絲毫“寬容”,無所顧忌、直接犀利、不留情麵是她的標簽。
她曾問尼克鬆,結束越南戰爭的神秘計劃是什麼;她也曾追問裏根,美國有何權力於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麵對奧巴馬,海倫也毫不客氣。
海倫:“你打算什麼時候撤出阿富汗?為什麼還在繼續殺戮?真正的理由究竟是什麼?”
奧巴馬:“呃,海倫,呃……”
海倫就是這樣在白宮新聞發布廳裏向一屆又一屆美國總統發難。
“當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們就會發抖。她有刀子似的舌頭和利劍般的智慧。”《華盛頓郵報》這樣寫道。
肯尼迪曾評價她“如果海倫能夠扔掉手中的紙和筆,她會是個討人喜歡的姑娘”。海倫則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如果你要討人喜歡,就不要入這行(當記者)。”
但即便如此,在總統們那裏,海倫並沒有“因言獲罪”,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和包容。這來自於她傑出的能力,亦是對其人格的高度肯定。“我所知道的每一位總統,對她都懷有一種尊敬。”白宮老牌記者薩姆·唐納森說。
在白宮新聞廳百十平方米的狹窄空間裏,托馬斯執拗地追逐著一個媒體人的新聞理念。克林頓曾說,海倫對白宮的“消耗”很大,她在這裏的一萬多個早晨,用掉了幾千個筆記本,喝掉了幾千杯咖啡。在一次采訪中,托馬斯說:“我想,白宮一定不喜歡我。”一位白宮新聞秘書後來證實了這一判斷,但他同時承認,這並不影響托馬斯成為他的偶像。
就如她所信奉的林肯總統的名言“人民了解事實,國家就會安全”,在多年的新聞生涯裏,她始終堅守新聞的最高標準,“任何一個政府都希望記者把它發布的新聞當做福音,不加任何質疑”,但“政府可以宣傳他的立場,記者的職責則是挖掘真相”。
2010年5月,她在接受一次關於以色列問題的采訪時,卻因失言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後她雖然進行了道歉,但最終仍選擇退休,結束了其傳奇般的記者生涯。
盡管伴隨著爭議,海倫仍無愧白宮第一記者稱號。她生前常說:“我的職責不是去敬仰一個領導人多麼德高望重,而是經常把他們放到聚光燈下,看看他們是否有負民眾的信賴。”
她是每個媒體人的鏡子。
■熱議銳評:正是因為有很多像托馬斯這樣的以人民授權理論來理解國家權力的人,民主的政府和良性的治理體係才能建立起來。如果一個社會的大多數人仍然從“恩賜”、“庇護”等思維去理解政府和民眾的關係,政府就難以真正成為社會公益的代表。鼓勵人們的辯證思維和質疑精神,不主張對權威的崇拜和屈從,尤其是對權力和財富造就的權威,在公共場合的交流平等而隨意,美國總統善待托馬斯等批判性記者的“雅量”,最終擴展了美國的文化影響力。(劉波,《21世紀經濟報道》)
■話題拓展:值得尊敬的人;傳奇人生;平等;質疑;無懼權力,捍衛真相……
(資料來源:《晶報》、《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