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伍命運坎坷。他還在繈褓裏的時候,父親在一場礦難中去世,不久,母親改嫁遠方;最終是在部隊服役的叔叔收養了他。終於高中畢業的他,經父親原單位的關照,進入礦區工作。後來,曾憲伍調到了鐵路工程單位,不久來到了鷹潭客運段,當上了列車員,實現了自己真正的鐵路夢。麵對鮮紅的黨旗宣誓時,他更是熱血沸騰。有人問他有什麼新的打算,他答道:“我要報恩”。

跑過綠皮車的人都知道,那是冬天冷得人發抖,夏天蒸得人渾身沒幹紗的車。隨著紅皮車替換綠皮車速度的加快,景德鎮至廈門高崎5209次列車成了全段唯一的一趟綠皮車。被安排跑這趟車的不少職工感到自卑,找車隊要求改跑紅皮車。然而,曾憲伍卻相反,竟然從紅皮車調到了這趟綠皮車。有人說曾憲伍是傻瓜,也有人說是車隊欺負老實人。曾憲伍忙“辟謠”說:自己一把年紀了跑綠皮車更合適,再說綠皮車條件差點,但效益不差,我知足!

又是一個夏日,曾憲伍值乘的車停靠馬鞍山站時,上來一對中年夫妻,細心的曾憲伍巡視車廂時,發現那對夫妻倆正在為沒帶速效救心丸相互責怪。於是,他把這一情況報告了當班列車長。深夜,那名女旅客突發心髒病,曾憲伍忙找列車長拿來速效救心丸,旅客轉危為安。夫妻倆下車時握著曾憲伍的手,喊著:“救命恩人啊,真不知道怎麼感謝您。”

曾憲伍被大家稱為“勞模”,大家真心佩服他。曾憲伍值乘的車廂留言薄上寫滿了旅客對他的評語,沒有一條不是表揚他的。

鷹潭車隊的黨總支副書記毛秋紅,身子瘦弱卻目光炯炯,說起話來擲地有聲,臉上總是蕩漾著自信的微笑。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她竟是一位與惡性腫瘤頑強抗爭了十二年的幸存者,曾榮獲“全路新長征突擊手”、“江西省‘致敬2011’年度十大民生人物”等榮譽。

和南昌客運段的大多數中層幹部一樣,毛秋紅也是從列車員做起,一步步走上今天的工作崗位的。

1989年從鐵路技術學校畢業後,她被分配到客運段工作。從那時起,她就人見人愛。她是個吃苦耐勞、旅客稱讚、同事喜歡的列車員;她是個任勞任怨、優秀稱職的列車長。轉幹後她當過業務員、副隊長,會幹事能成事,得到同誌們廣泛稱讚。然而,就在她展開夢想的翅膀,準備向更高、更遠的空域翱翔時,可怕的病魔卻悄然襲來。三十歲生日這天,她的右腿被檢查出惡性脂肪瘤,而且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這是一個晴天霹靂,她不相信這是真的。然而,平靜下來後,她決定麵對現實,采取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在上海的醫院治療期間,她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兒子。她從醫院偷偷地跑回家看兒子,鷹潭的醫生得知她回來,上門看望她,也批評她不該這樣做。她說,看了一眼兒子,心裏舒服得多,勝過吃補藥!三個月的化療,對她的精神意誌是一次嚴酷考驗,對她的生命力也是一次嚴酷考驗。她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經受住了這一切,戰勝了病魔,各項指標趨於正常。

采訪中,談到自己處於生命低穀時,各方對她的關懷與幫助時,毛秋紅含著熱淚說:“沒有段裏的關心、鼓勵,自己絕不會有今天!”

動姐“豔佳”是一對異姓姐妹。徐豔被譽為“美麗天使”,熊佳被讚為“微笑之星”。 2010年底,她們以優異的成績,被選聘到昌九城際動車組擔任列車長,成了一對組合搭檔。麵對南來北往的萬千旅客,她倆把微笑當花朵,用微笑傳遞愛心,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

保持微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此,她們拚命練習。咬著一張薄紙,露出八顆牙齒,一練就是半天。人站不穩了,嘴巴僵硬了,就稍停片刻,抖抖手腳,揉揉腮幫,接著練。

勉強擠出來的微笑和發自內心的微笑是有差距的。隻有把旅客當久別重逢的親人,那種微笑才真實、才可愛、才有感染力。於是,她們帶著同事們一起用心去練,用心去感受。

百煉成鋼。於是,旅客看到的她們永遠是微笑。然而,有誰能想到,下班回家,麵對家庭,麵對生活,她們也有笑不出來的苦惱。

徐豔夫妻同在鐵路工作。到了春運都很忙,十天半個月難見一麵。有一年元宵節,徐豔休班,承諾帶兒子去奶奶家。不料,當天同事生病。於是,她主動請纓,連跑頂崗。要出門時,兒子還在睡夢中,她隻好來到母親床前,輕聲告別。一不小心,把兒子弄醒了。三歲的兒子突然冒出一句:“媽媽,怎麼又上班啊,你說話不算數,以後再也不叫媽媽了!”她含著眼淚親了親兒子的小臉,轉身出了家門。

而熊佳最牽掛的就是癱瘓在床的母親。母親年輕時也是一名企業職工,在一次高空作業時不幸摔落,造成終身殘疾。熊佳是媽媽傷殘後生下的唯一女兒。2013年9月,媽媽和女兒同時生病,卻正趕上熊佳出乘。熊佳隻有兩眼淚汪汪地望著母親,說:“媽,對不起……”又轉臉望著丈夫,說:“辛苦你了!”

離開家的時候,熊佳很痛苦。但一踏上站台,一走進車廂,她的眼前仿佛盡是陽光,她的眉頭就舒展開來,微笑自然綻放開來。

一個個奮進的個體,融入南昌客運段奔湧著的前進的大洪流 ,就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共同為“追夢”添磚加瓦。

一個英雄的城市就要繼承光榮的傳統,讓“井岡山號”“鄱湖明珠號”“映山紅號”“雷鋒號”成為南昌客運段的明珠,留下閃光的“追夢”足跡

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準,這一理念在南昌客運段盡人皆知。他們將服務文化與贛鄱文化相融合,精心打造了以“井岡山號”“雷鋒號”“映山紅號”“鄱湖明珠號”等為代表的品牌列車集群。這些品牌列車全新的服務魅力,不僅彰顯出追夢領導班子誌存高遠的眼界心境,也為眾多緊隨其後的追夢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出彩機會。

“井岡山號”,車廂並不豪華,卻是革命搖籃與共和國首都的橋梁和紐帶,是傳播紅色文化、弘揚井岡山精神的使者。

南客人的夢想,就是要將“井岡山號”打造成優質服務品牌,讓廣大旅客滿意。他們為“井岡山號”列車量身定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特色窗紗,將井岡山五指峰、井岡翠竹等美景融入其中。每節車廂的內壁都有主題壁畫,紅色精神、紅色人物、紅色景點、紅色事件、紅色詩歌、紅色餐飲分布在各車廂,把車廂變成一條紅色曆史長廊,把列車打造成一個流動的井岡山革命曆史展覽館。連廣播中也增加了井岡山精神和紅色旅遊宣傳內容,讓旅客一上車就感受到“紅色之旅”特有的韻味。乘坐“井岡山號”到井岡山幹部學院學習的領導幹部們稱“這趟列車是井岡山精神的宣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