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原是細菌“惹的禍”
新知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在關於整合醫學的演講中曾經這樣說道:“腸道的細菌很有用,有些人總是神采奕奕,為什麼?他們家細菌好。有的人長得很漂亮,細菌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夫婦兩個進到一家門,越長越像兄妹,基因肯定沒有變化,是細菌相近了嘛。有人家裏連續三個人考上博士、碩士,說他風水好,其實不是,可能是細菌好呀!將來,我準備回家養細菌,用它來治療病人或用作保健康複。”
人體活細胞90%是細菌 除了生物本體之外,“人”還包括與其有著緊密聯係的一大群生物體,這個生物群體由大量微生物共同組成,而腸道菌群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名的一群。
細菌的數量占到了人體所有活細胞(包括人體細胞和細菌)的90%。據推測,一個正常成人體內,有1000種以上的不同種類的細菌,他們在成人體內可繁殖出大約100萬億個體細胞——大約是一個人全部體細胞的10倍。
而這些細菌並不是從開始便存在於人體內的。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醫學中心副主任張發明說,在母體的子宮裏,胎兒所處的是一個幾乎無菌的環境,腸道內也是無菌的。當胎兒出生之後的幾天內,細菌在分娩時通過產道接觸、哺乳、接觸母親皮膚以及空氣吸入等途徑進入新生兒體內,並在腸道內定植,形成新生兒最初的腸道菌群。隨著嬰兒的成長,腸道菌群的種類結構逐漸趨於穩定,最終形成成熟的腸道菌群。
夫妻相是竟是細菌使然? 隨著共同生活時間的加長,夫妻倆往往會越來越像。主流觀點認為當夫妻一起微笑或皺眉時,其麵部肌肉也在做同樣的運動——日積月累將逐漸形成相似的麵部曲線、皺紋等,因此越來越像。
心理學中的“米開朗基羅現象”也被看作一種解答——夫妻或者戀人在長久的相處中,會不知不覺地去“雕刻”對方。這樣一個互相妥協、不斷調整的過程之後,相當於兩人共同重塑形象,往往會趨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所謂夫妻相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五官相像,而是情態與神態的相像。
樊代明院士曾解釋說,夫妻由於長時間共同生活,包括相同的飲食結構,密切的肌膚接觸,相似的作息時間等等,夫妻間原本不同的腸道細菌微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相似,而腸道菌群也在逐漸變得相似的過程中對夫婦雙方的性格、行為習慣等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夫妻之間性格、行為習慣越來越相似。
目前,雖然沒有直接研究證實細菌讓家人越來越一樣,但是可以確定,細菌確實是人一生中最為親密的“小夥伴”,而“小夥伴”的健康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