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板底脫空
施工前對隧道全部水泥板塊進行檢測,對存在板底脫空的板塊,在脫空部位麵板上鑽直徑3cm的孔2個、間距1m,然後將M15高強水泥砂漿高壓灌注,如情況嚴重,則需進行換板處理。
3.6 水泥混凝土路麵銑刨
因原水泥混凝土路麵表麵實施了稀漿封層,並已局部脫落,對該稀漿封層采用銑刨機進行清除,銑刨時根據水泥板塊的沉降情況調整銑刨方位,確保銑刨徹底。
4 隧道路麵“白改黑”施工控製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麵“白改黑”改造采用1cm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SAMI+4cmSMA-13的加鋪結構型式,其生產拌合及施工工藝控製上較普通瀝青砼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需要進行嚴格的控製管理。
4.1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SAMI)施工控製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SAMI)施工前應對隧道表麵進行清掃、吹塵和清洗,確保幹燥、無灰塵、石屑、雜物等,尤其要注意隧道路麵無水分、幹燥。應力吸收層撒鋪,先灑布橡膠瀝青,橡膠瀝青灑布量按2.0~2.6kg/m2控製,在噴灑橡膠瀝青後應立即撒鋪碎石,碎石撒鋪量按12±2kg/m2控製,以滿鋪、不散失為度,對於局部碎石撒鋪量不足的地方,應人工補足。撒鋪後應立即進行采用25t以上的膠輪壓路機進行碾壓作業,兩台膠輪壓路機應同時進行碾壓,緊跟碎石撒鋪車。碾壓遍數為3遍。
在鋪築上層瀝青混合料前,對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進行清掃,以清除沒有粘結的鬆散碎石,避免影響SAMI層與瀝青混凝土的粘結性能。同時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施工應與上層瀝青混凝土緊湊進行,中間不開放交通。
4.2 SMA-13瀝青砼原材料
SMA-13瀝青砼原材料選擇和技術指標控製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瀝青采用SBS改性瀝青,粗集料采用玄武岩機製碎石,細集料采用石灰岩機製碎石,填料采用石灰岩堿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穩定劑采用優良的木質素絮狀纖維,摻加比例以瀝青混合料總質量的0.3%。瀝青、粗細集料、礦粉、木質纖維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設計及規範要求。
4.3 SMA-13瀝青混合料拌和
瀝青混合料在瀝青拌和場采用間隙式拌和機拌製,為確保SMA-13改性瀝青砼拌合的均勻性,嚴格控製每盤的實際拌和時間為60~70s,以混合料拌和均勻、無花白、無粗細料分離和結團成塊現象,所有礦料顆粒全部覆蓋瀝青結合料為度。在拌和中,要嚴格控製油石比和礦料級配,避免油石比不當而產生泛油和鬆散現象,並嚴格掌握改性瀝青和集料的加熱溫度以及改性瀝青SMA-13的出廠溫度,集料的加熱溫度控製在190℃~220℃之間;瀝青加熱溫度控製在160℃~165℃之間;出料溫度控製在170℃~185℃之間。
4.4 SMA-13瀝青混合料檢測
瀝青混合料的質量技術指標控製,試驗室主要通過馬歇爾試驗進行控製,嚴格控製SMA-13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瀝青飽和度、穩定度和流值等各項技術性能指標。
4.5 SMA-13瀝青混合料運輸
(1)運輸車輛選擇。隧道路麵罩麵因其隧道淨空限製的特殊性,宜采用載重小於30噸雙橋運輸車進行運輸,利於在隧道內完全卸空瀝青混合料,避免混合料浪費。(2)料溫防護及待料車數。為防止運輸過程中瀝青混和料溫度損失,以及防止瀝青混合料灑落在路麵上,在運輸過程中,運輸車上覆蓋防雨篷布和棉布保溫。同時,為減少隧道內車輛廢氣排放,應嚴格控製隧道內運輸車輛數量,原則上保證攤鋪不停頓,其他車輛在隧道外待命。
4.6 SMA-13瀝青混合料攤鋪
SMA-13瀝青混合料攤鋪采用平衡梁裝置進行攤鋪作業,為確保路麵平整度,SMA-13瀝青混合料攤鋪宜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進行,鑒於隧道施工位置的特殊性,攤鋪速度控製為3m/min,攤鋪過程中基本不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攤鋪過程中應全程跟蹤瀝青混合料攤鋪質量,將攤鋪機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調試好螺旋布料器兩端的自動料位器,並使料門開度、鏈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轉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的料量應高於螺旋布料器中心,使熨平板的擋料板前混合料在全寬範圍內均勻分布,避免攤鋪層出現離析等現象,隨時檢測鬆鋪厚度、攤鋪溫度等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