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八路軍敵後猛殲敵失太原山西成膠著(3 / 3)

10月30日,日軍攻占陽泉、平定等地後,以追擊方式前進,加快了向太原進犯的節奏。

娘子關失守,使戰局發生急變,太原、忻口已麵臨日軍大包圍威脅。11月2日,衛立煌根據閻錫山命令,組織部隊撤出忻口陣地,向太原靠攏。同日,日軍攻占壽陽,從東麵和南麵兩個方向逼近太原。

太原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地垮汾河兩岸,是山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娘子關失守後,閻錫山不敢也不肯放棄太原。11月2日,閻召集黃紹竑、衛立煌、傅作義等高級將領,研究守城部隊和軍事部署。閻的心情格外沉重,他走進會議室,開口就問:“誰來守城?”

將領們你看我,我看你,突然傅作義站起來,高聲說:“太原城我來守。”

在這次會議上,閻錫山提出保衛太原的方針是:利用太原四周既設陣地,實行依城野戰,阻敵前進,消滅日軍兵力,待後續兵團到達,再施行反攻而聚殲之。

第二戰區苦戰近一月,已經沒有有生力量了,防守主要靠從忻口和娘子關撤退下來的、已經十分疲憊的部隊。

11月4日,閻錫山任命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命令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組織太原防禦戰。閻錫山還決定,第二戰區長官部指揮所轉移到太原西南方的交城。這個部署,實際上是忻口防禦戰和娘子關防禦戰的繼續,幾十個師在撤退過程中組織新的防禦。又沒有更好的地形可以依托,尤其是時間緊迫,防禦更倉促。中國軍隊立足未穩,日軍就進至太原城下,城市防禦戰變成了運動戰。

5日,從東麵進攻的日軍攻占榆次,日軍控製了太原南麵。閻錫山心裏直打鼓,這天深夜,他把衛立煌和傅作義找到一起,憂心忡忡地說:“日軍進攻這樣快,太原怎麼才能守得住?”

傅作義看了看衛立煌說:“太原與晉南的通道很重要。衛司令的部隊可以部署到太原以南,以形成犄角之勢。這樣,我們會主動些。”

衛立煌略加思考說:“太原北麵和東麵一共聚集了十萬多日軍,這些都是有作戰經驗的部隊。傅司令的意思是對的。”衛立煌轉過頭對閻錫山說:“我指揮的幾個晉軍師可以歸還你的建製。”衛知道閻視軍隊如生命,現在把部隊調到晉南,一旦戰局不利,部隊繼續南撤,閻錫山會心裏不踏實,故有此說。

11月6日,從北麵進攻的日軍前進到太原城垣之下。閻錫山、傅作義和衛立煌研究的最新部署尚未落實,日軍第20師團就切斷了太原與晉南的通道,中國軍隊成犄角之勢的防禦態勢不可能實現。衛立煌看到形勢嚴重,立即把主力部隊轉移到太穀、交城一線,阻止日軍沿同蒲路繼續南下。同時令第71師、獨立第7、第8旅等部隊,立即增援第7集團軍,守備太原。

奉命增援守城的多數部隊受到阻隔,被迫循汾河西岸南撤。隻有獨立第8旅的1個營渡過汾河,進入太原城內。閻錫山事先確定的依城野戰防禦計劃變成了孤城獨戰。

7日,日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向太原進攻。太原城西汾河上的橋梁都被日軍攻占了,日軍實際上把太原四麵包圍。日軍飛機不斷向太原城內狂轟濫炸,防守太原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當日夜晚,防守城外的2000多官兵,被迫退入城內據守。

蔣介石得知傅作義率部頑強抵抗數日,傷亡慘重,他認為抗戰是持久戰,即電令傅作義“相機撤離”。

11月8日清晨,日軍在優勢火力掩護下,猛烈攻擊太原城。9時,東北、西北等處城垣被炸毀,日軍乘機向城內發起衝擊。守城的傅作義部雖然勢單力薄,但作戰勇敢,傍晚時分,東北角的1000多名守軍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這時,傅作義把幾位高級將領召集到一起說:“我反複想過了,抗戰是長期的,今晚就撤走。”

當晚21時,傅作義率部從南門突圍,部隊突出包圍後,連續步行7天7夜,來到山西中陽縣、柳林一帶休整。

11月9日,太原陷落。衛立煌率部退至太原西南的孝義、介休地域,構築工事,與日軍對峙。閻錫山率所部退守太原西部,據守黃河防線。八路軍所屬第115師則進入敵後晉察冀邊境山區、第120師進入晉西北、第129師進入晉東南。

至此,中日軍隊在山西的決戰結束了,戰爭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晉綏戰場上,雖然日軍兵力達20多萬人,但隻能占據太原周邊及部分交通樞紐,難以組織大規模戰役。

會戰期間,八路軍第120師出師晉西北,第115師出師晉東北,第129師轉戰到晉東南,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的戰略態勢,已經展開。

山西戰局處於膠著狀態。日軍前進無力,隻有固守太原省和交通幹線。整個戰區呈膠著狀態。那麼,日軍下下一步將會向何處攻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