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抗強敵各界齊上陣戰上海日軍再受挫(1 / 3)

第二十回 抗強敵各界齊上陣

戰上海日軍再受挫

正當日軍在華北大舉進攻之時,8月9日,在上海虹橋機場,兩名全副武裝的日本官兵,肆無忌憚地駕車硬闖機場警戒線。擔任機場警衛的中國保安隊上前勸阻,日軍官兵撥槍射擊,刹那間,中國衛兵倒在血泊中。保安隊立即奮起還擊,把持槍闖入警戒線內的日軍官兵擊斃。史稱“虹橋事件”。

“虹橋事件”引起了中國政府的警覺,上海一場大戰不可避免。於是,蔣介石密令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立即率領駐京滬沿線的第5軍第87、第88師,急向蘇州、上海方向機動,在上海周圍組織防禦;令第5軍駐西安的36師,立即向上海開進,準備保衛上海。

8月12日,第87師開始在楊樹浦一線組織防禦,第88師開始在閘北、虹口公園以北地域組織防禦。

“虹橋事件”發生後,日軍強令中國政府撤走上海保安隊,命令駐滬海軍陸戰隊和日僑義勇團進行戰爭準備,並把30多艘日軍艦艇集中到吳淞一帶,隨時準備投入戰鬥。8月11日,日軍決定把第3、第11師團緊急派往上海。

經過一係列預謀,8月13日上午,日軍突然向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中國守軍當即予以猛烈還擊,淞滬抗戰爆發。

淞滬戰事突起,蔣介石電召負責廬山訓練團的陳誠速到南京,策劃抗戰計劃。陳誠果斷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他說:“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敵為在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線南下直赴武漢,於我不利。不如擴大淞滬戰事以牽製之。”

蔣介石頗為讚賞這一建議。陳誠當即建議:“若打,須向上海增兵。”於是,便確定了中國軍隊從華北戰場轉移到華東戰場的方針。

8月15日,蔣介石下達總動員令,把可能遭到日軍侵略的地域劃分為五個戰區,於8月20日頒布全軍戰鬥序列。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參謀總長程潛。作戰區域分別為冀魯、晉察綏、滬蘇浙、閩粵、蘇魯等地。司令長官分別由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何應欽、李宗仁擔任。計劃分為三個戰略要地:

第一是華北,國軍以一部集中華北,重疊配置,多線設防,特別注意固守平綏東段要地確保山西、山東,為求爭取時間,牽製消耗敵人。

第二是華東,以主力集中華東,迅速掃蕩敵海軍根據地,阻止後續敵軍之登陸,或尋機殲滅之。

第三是華南及其沿海地帶,以最小限度的兵力守備沿海各要地。

計劃基本上依據抗日戰爭的持久戰略方針製訂的。

淞滬、江蘇南部和浙江劃定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前敵總指揮陳誠,下轄第9、第15、第19集團軍,總兵力達30多萬人。第三戰區的防禦重點是吳淞、寶山、月浦、羅店、瀏河等沿江防線。

為了擴大上海戰場,蔣把大批主力部隊相繼調往上海,會戰後一周,上海周圍的中國軍隊已經從保安2個團增加到30多萬人。隨著會戰發展,蔣介石自己兼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直接指揮淞滬地區數十萬軍隊同日軍作戰。

8月14日,日軍數十架飛機起飛後,分多批襲擊杭州機場和廣德機場,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飛機剛剛在杭州機場著陸,沒有來得及加油,日軍飛機就黑壓壓地飛過來,炸彈接二連三落在機場上,情況萬分危急。大隊長高誌航毅然帶領所屬3個中隊27架飛機,從杭州筧橋機場緊急起飛,分批迎戰瘋狂的日軍飛機。

高誌航大隊長駕駛霍克-3驅逐機,升空至雲層下仔細搜索。當他發現前方有一架日軍96式飛機時,迅速逼近,連續兩次向日機射擊,都命中日機,幹脆利索將日機擊落。這是他第一次擊落日機。

首戰告捷,中國空軍擊落日機6架,擊傷1架,中國飛機無一損失。日軍梗津航空隊隊長,因戰敗而自殺。

15日,60多架日軍轟炸機起飛後,分頭對杭州、嘉興、曹娥、南京機場進行轟炸。中國空軍奮起還擊,第九大隊在曹娥上空同日軍飛機進行激烈空戰,擊落日機4架。第四大隊官兵們駕機升空後,在杭州上空擊落日機16架,第四大隊還協同第三、第五大隊和航校暫編部隊,在南京上空擊落日軍飛機14架,這一天,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本飛機34架。

16日,當日本空軍20多架轟炸機,對中國軍隊和重要目標進行攻擊時,又被中國空軍擊落8架。

17日,中國空軍3個大隊共出動44架飛機,分批轟炸虹口日軍陣地,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當日機進行攔擊時,中國空軍又擊落日機2架,在日軍高射炮火打擊下,飛行員閻海文駕駛的座機被日軍炮火擊中,閻海文被迫跳傘。當閻海文看到降落在日軍陣地上,被蜂湧而來的日本鬼子包圍時,他毫不猶豫地撥出手槍,向日軍射擊,一連擊斃數名日軍,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他自己,以身殉國。

19日,中國空軍出動20多架飛機,對在白龍港水域活動的日本軍艦進行轟炸。戰鬥中,飛行員沈崇海,駕機勇敢地向一艘日艦俯衝,把一艘日軍巡洋艦炸沉,自己壯烈犧牲。

國民政府為了紀念首次空戰的勝利,把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淞滬會戰初期,日軍一度把華北戰場作為次要戰場,將主要兵力投放到上海。日軍參謀本部在製定上海派遣軍作戰方針時,明確提出以精銳兵團在瀏河鎮方麵登陸,以主力在吳淞方麵登陸,占領上海及其背麵的重要地帶。

中國方麵,必須集中兵力,對入侵上海的日軍進行猛烈阻擊,迫使日軍大本營把主要兵力投放到上海地區,在上海同中國軍隊決戰。這樣,中國軍隊背靠內地,一旦形勢不利,70萬軍隊可以從容撤退,上海的各種物資極時搬遷。中國可以用時間換空間,進行持久戰,打破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

由於中國軍隊戰略意圖明確,淞滬會戰最初10天,盡管中國軍隊倉促上陣,仍一度占據了有利態勢。

14日,中日雙方進行激戰,中國軍隊於下午6時發起攻擊。第9集團軍向虹口、楊樹浦之敵進攻,第87師占領滬江大學,第88師占領五洲公墓、寶山橋、八字橋等日軍據點。日本侵略軍未能前進半尺。

16日,雙方激戰20多小時,日軍沒有進展。傍晚,中國海軍第12號快艇,從江陰內河悄悄駛至黃浦江,當進至在黃浦江上活動的日本海軍旗艦“出雲”號300米處時,突然發射兩枚魚雷,全部命中敵艦,將日軍旗艦“出雲”號擊沉。

17日,中國陸軍再次向據守虹口、楊樹浦方向的日軍進行反擊,第87師占領了日海軍俱樂部。當日軍進行反擊時,中國軍隊將其擊退。第88師在八字橋、虹口公園、法學院等地,同日軍進行激戰。日軍被迫退到江灣日本海軍司令部的據點裏,中國軍隊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

18日,國軍對日本駐上海海軍司令部發起猛攻,由於日軍構築了永久性工事,未能攻克這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