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巨人夏爾懷才不遇自由法國生逢其時(2 / 3)

達拉第一聽說雷諾對戴高樂的邀請,便捎話說:如果他要那麼辦,他達拉第就將建議讓戴高樂接任陸軍部長,他自己則辭去內閣職務。雷諾不能讓新政府剛成立就垮台,隻好萬分惋惜地收回對戴高樂的邀請。

戴高樂高興而來,失望而歸。在返回駐地途中,奉召來到設在萬森堡的甘末林將軍總司令部。身材比戴高樂矮一大截的最高司令官心不在焉地說:裝甲兵的數目要翻一番,從兩個師增加到四個師。戴高樂雖然還是上校,將受命指揮第4裝甲師。這個師將於5月15日成立。擴大裝甲兵建製是戴高樂鼓吹多年的事情,聽到這個遲到的消息,他仍禁不住表達對當前時局的憂慮。

甘末林將軍答複說:“我理解你的滿意心情。至於你的憂慮嘛,我認為沒有什麼根據。”

5月3日,戴高樂向雷諾上書,傾吐自己對時局的憂慮。他在信中說:波蘭之戰及其後的挪威之戰均已證明,今日惟有根據現有機械化部隊的能力和規模,方能訂出作戰計劃。假定戰火明天蔓延到瑞典領土,後天擴大到巴爾幹,接著燒向烏克蘭、比利時,最後又在西線燃起,不論是燒到齊格菲防線還是燒到馬奇諾防線,這一顯而易見道理都將得到證明。

然而,法國的軍事體製,從規劃組織到裝備指揮,都與現代戰爭中的這條規律背道而馳。徹底改變這一體製是當務之急,決非其他任務可比。“法國的軍事問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這場戰爭中的首要問題。但是,如果繼續遲疑不決,趑趄不前,拖得愈久,改革就愈加困難,從而勝利也就愈加渺茫。

5 月14日,決定法國命運的時刻到了。一支在數量、機動性和打擊力量等方麵,都是前所未有的裝甲機動部隊,在希特勒愛將、六年前問法國記者“我的偉大的同行戴高樂上校在幹什麼”的德軍裝甲兵司令古德裏安將軍率領下,由德國邊境通過阿登森林出發,強渡馬斯河,以破竹之勢,突破法軍第9軍團和第2軍團僅8萬人的防線,洪水猛獸般向法國北部壓來。

這一下,法國人嚇壞了,西歐人也被嚇壞了。荷蘭軍隊總司令簽署了停戰投降令,法國總理雷諾於15日清晨打電話告訴丘吉爾:“我們被打敗了!我們被打敗了!”

在這民族存亡關頭,麵對排山倒海而來的鋼鐵洪流,50歲的戴高樂上校終於被破格起用。5月15日清晨,他被裝甲兵司令杜芒將軍召到總部授命說:為了阻止敵人的攻勢、保衛巴黎,法軍必須在埃納河和埃勒特河上設立一道防線。你的任務是,指揮第4坦克師在拉昂地區單獨作戰!東北前線總司令喬治將軍與他分手時,語氣低沉地說了這麼一句:“再見吧戴高樂!敵人正在運用你長期以來所提倡的戰術。現在到了你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作為一名法蘭西軍人,戴高樂上校在戰場上盡了他最大的努力。到5月17日拂曉,好不容易湊集了三個營的坦克,他立即把這三個營投入戰鬥。他們一路橫掃敵人,迅速推進到蒙科爾內。這是一次短暫而又振奮人心的勝利。可惜好景不長,部隊到達塞爾河邊,由於缺乏後援,無法搶渡。白天上司又撥來第4輕步兵營。戴高樂立即派出這支生力軍,去消滅進攻時殘留在身後的頑抗之敵。

這時,集結在塞爾河北岸的德軍炮兵開始轟擊,法國的大炮卻沒有進入陣地。下午,德軍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襲擊了法軍的坦克和載重汽車,雙方力量十分懸殊,但戴高樂率領部隊奮勇殺敵,到晚上,他們以不足200人的傷亡,擊斃敵軍數百名,還俘虜了130名德軍。這一勝利穩定了軍心,他們背後的難民也不再向南跑了,並興奮地高呼:“戴高樂擋住了德國人!”

然而,整個局勢已無可挽回。法軍缺乏作戰經驗,許多坦克兵駕駛時數還不足4小時,軍官第一次和他們的士兵見麵,無線電之類最起碼的通訊設備都沒有。盡管如此,戴高樂仍義無反顧地指揮部隊英勇作戰。

5月27日,戴高樂晉升為準將的第三天。他帶領殘缺不全的第4裝甲師,一直在連續作戰,又一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取得了勝利。三天之內,他迫使敵人後退了9英裏,俘虜了500多人,並繳獲大批戰利品。

到了5月30日,布倫落入德軍手中,比利時國王奧波德三世於28日清晨向德軍投降,使大量德軍從英法部隊側翼長驅直入,把25萬英軍和10萬法軍包圍在加萊地區的敦刻爾克。法國政府和最高統帥部內部,一些高級軍政官員已在談論法國無條件投降。雷諾總理感到自己在內閣越來越孤立,需要誌同道合朋友的支持,於是,在法國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的6月5日,再次調整內閣的時候,他毅然任命晉升準將才10天的戴高樂,為法國國防和陸軍部副部長。

當16日晚9時半,戴高樂從倫敦返回波爾多時,在機場獲悉雷諾總理憤而辭職,勒布倫總統召見貝當,請他組閣時。他意識到,目前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遵循軍人服從的天職,留下跟著投降;一是就此背棄投降政府,舍棄身家性命和高堂老母,乘原機返回英國救亡圖存。

戴高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後者,他當即趕去見到了那位失敗的朋友雷諾最後一麵。見麵時戴高樂沒有責備他,隻是說:“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戰鬥下去!”並把自己準備逃亡英國的決定告訴了雷諾。雷諾再次給了不屈不撓戴高樂最後一次支持:從總理秘密款項中,支付給戴高樂10萬法郎作秘密經費!

第二天上午,即6月17日10時,戴高樂在秘密警察的監視下,泰然自若地到機場為斯皮爾將軍送行。他的副官戴庫爾塞爾中尉事先躲進了飛機裏,在發動機發出轟鳴,機輪開始滑行的瞬間,從飛機裏伸出一雙大手,把戴高樂迅速拉入了飛機,旋即關閉了艙門。

監視戴高樂的秘密警察還沒有反應過來,飛機已經“載著法國的榮譽和未來”升上了藍天。

初到倫敦,戴高樂感到自己很孤單,兩手空空,前途未卜,後退無路。所有的隻是一個不屈的信念和滿腔戰鬥的熱血。目前最緊要的,是在異國他鄉升起國旗,宣布奮鬥目標;其次是取得武器,組建一支救國隊伍。

最為幸運的是,東道主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鬥誌與戴高樂一樣堅決、一樣旺盛。他們是一對天然的盟友。此時的丘吉爾也是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他的陸軍已是殘兵敗將,飛機不多,主要盟國已經屈膝投降。但他還是堅定不移,準備迎擊德國人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來保衛英倫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