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共X黨敵後大發展 新四軍江南初建軍
卻說八路軍東進時,中共中央原定目標是集中向冀、察、晉、綏四省交界的恒山地區挺進。9月17日,毛X東鑒於日軍采取大迂回的態勢包抄太原,便致電八路軍總部:“此時如依原計劃執行,將全部處於敵之戰略大迂回中,將完全陷入被動地位。”他依據戰局發展變更戰略部署,要求八路軍各部準備分別轉到管涔山區、呂梁山區,並進入恒山山脈南段活動,將來依情況展開於太行、太嶽兩山區。
平型關戰鬥結束後,八路軍總部迅速將八路軍各部由集中配置改變為分散配置。實行大規模戰略展開,大體劃分了各部的工作、作戰地域:第115師控製五台山、恒山,活動於晉東北,並著手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120師,控製管涔山,活動於晉西北,並以一部到冀西活動,這裏是即將淪陷地區。八路軍總部要求各部在最短時期內將群眾發動起來。每3天將工作情形電告一次。
隨著局勢的急速變化,9月28日,朱德、彭德懷致電張聞天、毛X東提議:敵人深入山西後,我們在山西發展前途,應以山西人民、地形、交通諸具體情形及華北大勢來作一總的估計。他們認為:黃河北岸以現在情形看,被敵占去極大可能。無論怎樣,我們應有決心爭取晉東西兩大山脈,將鞏固遊擊區,使入侵敵軍陷入我群眾重困中。我們應以一切力量爭取抗日運動的擴大。
同時,朱德、彭德懷建議:129師應即出動,暫以娘子關南北為目的,因我已取得相當獨立自主的作戰原則。且在有利地形條件下,不會被迫決戰。在今天局勢下紅軍與敵決戰沒有好處,但在有勝利把握條件下,部分襲擊敵人,擴大聲威,提高友軍士氣是必要的。
9月30日,劉伯承率第129師先遣隊,從陝西富原縣莊裏鎮出發東進。這個師先進入正太路以南的平定地區,然後著手創建以太行、太嶽山脈為依托的晉冀豫邊根據地。此外,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X平還率領一批幹部,前往日軍尚未到達的晉西呂梁山區開辟工作。
這樣,八路軍各部在山西一帶分布的基本格局大體確定下來。
八路軍的到來,使山西、河北戰地的群眾有了凝聚的核心力量。他們在當地共X黨組織的領導下,紛紛組織抗日遊擊隊。
在河北,發展得較快的是共X黨員楊秀峰領導的冀西遊擊隊。楊秀峰原是北平大學教授,抗戰開始後,他根據中共組織的指示,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民訓處特派員的名義,帶領一批學生來到冀西的高邑、元氏、臨城、內丘、沙河各縣發動群眾,組織遊擊隊,配合八路軍騎兵支隊,打開被日軍侵占的臨城和內丘兩座縣城,發動抗日遊擊戰爭。
在山西,中共的工作基礎更好。早在1936年8月,閻錫山派人到北平,邀請剛出獄的晉籍中共黨員薄一波回山西,幫助他實現“晉人治晉共同保晉大業”。
薄一波於10月初回到太原,薄向閻提出了三點意見和要求:一、我參加共X黨多年,說話行事總離不開共X黨的主張,希望得到理解,不要受到限製;二、我隻能做宣傳抗日和組織群眾工作;三、隻要做工作,就會有一些老朋友來找我,而我也難免要同一些熟人做事。對於我用的人要給予方便,要保障安全。
閻錫山非常器重薄一波這位小同鄉,對薄一波的三點意見表示同意。中共北方局再派楊獻珍、董天知、韓均、周仲英等一批幹部赴太原,組成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薄一波任書記。這樣,閻錫山與中共建立了特殊形勢的統一戰線關係。
閻錫山於1936年9月,成立“犧牲救國同盟會”,親自任會長。閻請薄主持“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工作。“犧盟會”提出不分黨派,不分階級,不分職業,不分貧富,不分性別,團結在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周圍,抗戰到底!
“犧盟會”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對推動群眾抗日起了很大作用。1937年9月,閻錫山決定組織新軍幾個團,以“犧盟會”為基礎,以決死隊為骨幹。決死隊采取政治委員製,權力很大,薄一波任政治委員。決死隊政綱減租減息,減稅減價,實現民主,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擁護閻錫山。決死隊由於得到閻錫山的支持,很快發展成一支具有正式番號的50個團的規模。
朱德早知道薄一波是共X黨員。明確告訴薄一波:“我從延安出來時,毛X席和我談論過,我們要把軍隊插到敵後去,創造抗日根據地。現在我們跟日本打的是持久戰。和下圍棋一樣,先要在敵後淪陷區做出幾個活眼,以便在敵後同敵人長期周旋。現在,我們首先要占據晉察冀、晉西北、晉東南為三個戰略要地。現在給你一個任務,馬上率部南下,到晉東南太行山區去,要占據那個地區。”
同時,朱德決定給決死隊派去軍事幹部。不久,薄一波設法取得閻錫山的同意後,便把已開到五台地區的決死隊,轉而南下至晉東南沁縣地區。將這一地區讓渡給由聶榮臻領導的八路軍第115師留守部隊。
1937年10月,八路軍總部移到晉東南不久,娘子關失守,忻口、太原危急,中共中央決定把115師主力西調黃河邊,取保衛陝甘寧邊區之勢。以聶榮臻率領部分兵力,留守晉察冀邊區。
這時的晉察冀完全孤懸敵後。聶榮臻和戰友們研究在這種艱難條件下怎樣開展工作。聶榮臻認為:兵力太少,這是最大的問題。整個軍事力量隻有115師獨立團,騎兵營、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加上各地方工作團,也不過3000多人。
經研究決定,由總部特務團直屬隊趙爾陸率部在定襄、繁峙一帶發展開辟冀晉邊區;獨立團楊成武已經在北部收複了廣靈、靈丘、渾源、蔚縣、易縣等地,由他負責開辟冀察邊界工作;以王平任主任的阜平戰地動員委員會,作為晉東北一塊進行發展;同時以總部所派周建屏、劉道生率領的一支小部隊,到平山、壽陽一線平漢路和正太路交界地區活動,也可以搞上一坨坨。
11月13日,經八路軍總部批準,聶榮臻發布成立4個軍分區的命令: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鄧華;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趙爾陸;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平,後陳漫遠任司令員;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周建屏,政委劉道生。並決定將每個軍分區成立一個獨立師,下設3個團。各獨立師成立後,動員群眾參軍,收編雜色武裝,收集槍支彈藥,部隊得以迅速壯大。
中共中X軍委和八路軍總部複電指出:“為避免目標,晉察冀軍區之獨立師改為第一支隊外,其餘各分區準備所編之3個師,現即改為支隊,每個支隊3-4個大隊(大隊即團)。部隊很快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