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桂柳交兵謀劃難成長沙會戰日軍連敗(1 / 3)

第五十六回 桂柳交兵謀劃難成

長沙會戰日軍連敗

日軍大本營決定南進政策後,於1939年2月上旬,令第21軍攻占海南島,該軍以台灣旅團在海軍協助下,登陸海口港,攻占北部之瓊山、文昌、安定等縣,又繼續攻占該島南部的榆林港,為南進之海軍基地。當時,海南島無國軍正規部隊。保安司令王毅抵抗不住,乃撤退到五指山打遊擊。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英、法、美無力兼顧,日軍即將青島的第5師團劃歸第21軍指揮,與台灣旅團集中海口附近。日軍第四艦隊與加賀航空母艦亦停留海口水麵,企圖攻取南寧,以切斷我國越桂國際交通,並以此為海軍航空隊基地,對國軍西南空軍基地進行攻擊。此時日軍集中近衛師團、第5師團、第18師團、台灣旅團、海軍陸戰隊、第四艦隊、航空兵團飛機100多架。除海空軍外,共有10餘萬人。總指揮為華南派遣軍司令官安藤刺吉。

中國方麵為第四戰區。

11月15日,日軍在欽州強行登陸。16日攻占防城,而後攻占欽縣。日軍主力在飛機配合下,越過十萬大山,沿欽邕公路向南寧進犯。

國民政府軍委會急調杜聿明第5軍由湖南衡山移向永福,限12月15日在賓陽集中,再向南寧前進;第99軍從湖南湘潭及貴陽移向柳州,限12月10日前集中;第36軍自重慶及湖北當陽南下,限12月15日以前,在宜山附近集中。

24日,日軍攻陷南寧,爾後兵分4路,西向龍州,東向永淳,東北向賓陽,北向武鳴進犯。

12月15日,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發布反攻命令,令各部隊攻擊北犯之敵,乘敵後續部隊未到以前,將敵包圍在邕江南北地區殲滅之。

18日,桂南各部隊約15萬人調整就緒,依照白崇禧的部署開始反攻。杜聿明所部第5軍第200師、新22師、榮譽第1師擔任主攻,首先反攻昆侖關;另以第92師在邕賓公路五塘、八塘間阻截援軍。第92師占領七塘南北陣地,斷絕日軍增援昆侖關道路。截至26日,因第6軍未斷然攻擊,日軍得以抽調八塘兵力南攻第92師,該師遂被迫退卻。

28日,桂林行營下令反攻昆侖關。杜聿明部新22師及餘漢謀部第159師各一部,經4晝夜激戰,於31日攻克昆侖關,並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

1940年2月1日,桂南甘棠方麵日軍以陸、空軍聯合向第38集團軍所部發動攻擊。日軍一部突至第76師右翼石塘附近,與第49師遭遇。第76、第49師倉促應戰,激戰兩日,傷亡很大。同時,賓陽第38集團軍總部被炸,與各部隊聯絡中斷,而且後方缺乏控製部隊,未能阻止日軍。各部遂向大橋、黎塘、陶墟方麵轉進。

2日,桂南日軍第18師團經甘棠、武陵攻陷賓陽。並繼續向武鳴、上林進犯。昆侖關以西之第6、第99軍遭到日軍攻擊,傷亡較大。昆侖關、九塘之第2、第36軍因賓陽失陷,後方斷絕,被迫向都安、忻城方麵作離心轉移,進至賓陽縣的中大村,第2軍第9師與日軍遭遇,師長鄭作民指揮作戰時中彈陣亡。

2月4日,桂林行營鑒於所部連日傷亡重大,且昆侖關失守,不宜在賓陽平地與日軍決戰,決定待後續兵團到達,再相機轉取攻勢。同日,第64軍第156師王德全部在克複古棘後向黎塘前進。6日,日軍一部向黎塘攻擊,激戰兩天,日軍未能攻下,退回大橋、賓陽。

2月9日,桂南各路日軍開始南撤。14日,第四戰區各部收複桂南賓陽、武鳴、上林。至24日,又收複五塘以北的六塘、七塘、八塘、九塘等處。日軍退守高峰坳及邕寧城。

同日,退至南寧的日軍第18師團繼續沿南邕鐵路南撤,於16日至21日先後由欽縣及龍門港乘軍艦返回廣東。1940年9月,日軍控製越南後逐漸撤兵。至11月17日,日軍全部撤出桂南。

桂南戰役,共殲滅日軍4萬餘人。此戰由於中國軍隊在廣闊戰線上不斷出擊,再加上廣西自李宗仁、白崇禧重新主桂後實行“寓兵於團”,民團組織比較健全,使日軍後方不能補給,現地無法購買,到處受到攻擊。故形成了日軍在桂南能戰不能守,能守不能久的局麵,其勢必退卻不可。

侵華日軍上高會戰失利後,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南進政策逐漸占了上風。為實施南進,日本大本營決定加大對重慶國民政府的打擊力度。駐武漢地區的日軍第11集團軍為解除中國第九戰區對武漢的威脅,打通粵漢路,決定在1940年9月發動第二次長沙作戰。全力打擊中國第九戰區主力,從而達到牽製中國軍隊於長江流域,摧毀國民政府的抗戰意誌。

為此,日軍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另有4個支隊,第1、第3飛行團和海軍第一分遣支隊協同,總兵力15萬餘人。擁有大炮410門、機槍1600多挺、戰車50輛、裝甲車40輛、軍艦20餘艘、汽艇200餘隻、飛機近200架。第11集團軍司令官阿南惟磯負責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