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桂柳交兵謀劃難成長沙會戰日軍連敗(3 / 3)

中國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吸取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教訓,采取名為“天爐戰法”的作戰方針,徹底破壞道路,在中間地帶堅壁清野,誘日軍深入,設置縱深伏擊區,把入侵之敵誘至決戰地區,從四麵八方構成一個天然熔爐,予以包圍殲滅。具體部署為:先以一部兵力利用新牆河至長沙的有利地形,進行逐次抵抗,待敵到達長沙地區後,再擇機與之決戰。

1941年12月24日,日軍第6師團向新牆河地區第九戰區第132師陣地發起攻擊,並強渡新牆河。26日,日軍第6、第40師團主力沿汩羅江向中國守軍第37、第79軍陣地發動攻擊。當天,日軍第3師團主力也到達汩羅江岸邊,與國軍第99軍激戰。28日,日軍第6、第40師團分別在新市、磨石灘等處渡過汩羅江,遭到第37軍的頑強阻擊。30日,日軍逼迫第37軍向東側山地轉移。此時,日軍第11集團軍牽製第九戰區援港任務已經完成。

香港於25日陷落,但阿南惟磯為雪第二次長沙會戰之羞,不經中國派遣軍總司令批準,於12月29日下令第3師團攻擊長沙,第6師團一部也攻擊長沙,主力攻擊長沙以東的梨市,第40師團向金井挺進,保護主力側後兩翼。

31日,日軍3個師團渡過汩羅江,主力移到梨市和東山附近。1942年1月1日晨,日軍開始進攻長沙。日軍第40師團占據金井並掩護側背,第3師團向長沙東南發動襲擊。

中國守軍第10軍李玉堂部第10師,與日軍激戰一晝夜,日軍突入白沙嶺陣地。國軍第27、第30、第19集團軍楊森、王陵基、羅卓英部及第99軍傅仲芳部主力,奉命向長沙包圍。1月2日,日軍繼續向長沙猛攻,日本飛機也狂轟濫炸。第九戰區以少量兵力在內線堅守,而外圍布置重兵,準備圍殲日軍。

1942年1月2日,第4軍歐震部進占跳馬澗東西線,第79軍夏楚中部抵瀏陽河右岸,第26軍蕭之楚部到達萬家橋、洞陽市一帶,第20軍楊漢域部及第58軍孫渡部到達長江源附近,第78軍夏守勳部與日軍第40師團在金井、脫甲橋一帶激戰,第99軍向撈刀河前進。第九戰區圍殲日軍的態勢已成。

1月3日,日軍第6師團主力向長沙守軍第190師陣地攻擊,日軍第3師團主力與預備第10師激戰。至4日,雙方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與此同時,長沙外圍國軍在合圍成功後,發起攻擊作戰。第4軍攻占林子衝等地,第79軍進至瀏陽河東岸,第78軍迫近春華山,第37軍攻占金井並向日軍第40師團攻擊。第20、第58軍到達伍家埠、漢家山一帶,第99軍到達龍頭。

為免遭中國軍隊圍殲,日軍於1月4日開始撤退。第3師團由長沙東西郊向東瓜山撤退,第6師團由長沙東北郊向梨市撤退。

國軍以4個軍尾隨追擊,2個軍向日軍左側側擊,1個軍又1個師向日軍右側側擊,3個軍對日軍進行堵截。

日軍撤圍長沙後,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無法脫離戰場,每天後撤不及10公裏。為盡快脫離戰場,日軍急調擔任掩護任務的第9獨立旅團火速增援,卻被國軍包圍於花門樓、古華山地區,激戰至8日,幾乎全軍覆沒,未能與主力會合。

長沙撤退之日軍第3、第6師團於1月6日分由長橋、牌樓鋪北撤。1月7日,第26軍跟蹤日軍向撈刀河以北追擊,第79軍追抵撈刀河北岸濱坳附近,第4、第73軍過撈刀河北追擊。1月8日,日軍由撈刀河北岸退至栗橋、春華山以南,沿途遭到第73、第20、第58、第37軍截擊。第4、第26、第78軍將日軍包圍於栗橋、影珠山以南。與此同時,中國空軍也轟炸長樂街、新市、浯市口之敵,進行配合作戰。

在中國軍隊的強大攻勢下,1月12日,日軍退過汩羅江北岸,國軍也隨之追至汩羅江南岸。1月15日,日軍退過新牆河。第九戰區部隊追至新牆河南,以一部兵力向河北岸追擊。16日,雙方恢複原來態勢。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死傷5.6萬人,國軍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再次挫敗了日軍向長沙的進攻。中國軍隊傷亡3萬人。

長沙和桂南之戰,尤其是長沙之戰,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一路勢如破竹。在中國戰場上的挫敗,是其這一時期唯一的敗仗,由此也使得中國軍隊的光輝戰績為盟國所推崇。

桂柳和長沙之戰,日軍企圖打通大陸通道的計劃未能得逞。使得日軍在中國的軍隊被分割在華北、長江中下遊地區、廣東及珠江沿岸三個地區。此時,在歐洲戰場上,希特勒與日本法西斯集團一樣,也陷入困境,一時間難以戰勝英國。尤其是英國空軍打敗了德國空軍對其本土的攻擊後,開始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對於其以後的戰略地位,產生了重大影響。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