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重利益蘇美互變化為抗日多國共結盟(1 / 3)

第六十六回 重利益蘇美互變化 為抗日多國共結盟

日軍在諾門坎的慘敗,加上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根本抽不出對蘇聯用兵的百萬大軍,沒有數百萬大軍,何談對蘇作戰?雖然說是重大的國際戰爭,其實與一些小事一樣,揀軟柿子捏,相對於蘇聯的強大兵力和廣闊的國土,向南洋的英、美、荷殖民地進攻,應對說風險要小一些。因此,日軍不敢輕易北犯,而決定實施其南進方案。

1941年3月,日本為解除其南進的後顧之憂,派鬆岡洋右為特使到莫斯科見斯大林,要求簽訂日蘇接近條約。但斯大林當時還不知德國侵蘇的意圖,拒絕和日本簽約。同時,德國也反對日蘇接近條約,怕蘇聯因此解除東顧之憂,對其即將攻擊蘇聯不利。

美國於4月9日與日本簽訂了《美日諒解案》。這個《諒解案》是美國為拖延對日開戰,把日本推向蘇聯方向,以爭取時間,從而犧牲中國的交易。其中規定了重慶與汪偽南京政府合並和承認偽滿的內容。第一稿中包括有中國政府如果不答應,就停止美援的字樣。

與此同時,斯大林得知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情報後,便突然改變態度,於4月13日在莫斯科與日本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期限5年,其中還有蘇聯尊重偽滿領土、主權完整等條文。

簽約當天,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約見中國駐蘇大使邵力子,表示蘇聯將毫無變更地繼續援助中國。至此時,在抗戰中,蘇聯已支援中國2.5億美元,為抗戰初期對中國援助最大的國家。這與中國抗擊百萬日軍近10年,阻截了日本北上戰略相比,是一筆十分合算的交易。當然,中國堅定不移的抗戰決心,是不會因為任何外部因素而改變的。

1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寵惠對蘇日共同宣言發表聲明:本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中立協定時所發表之共同宣言,內稱日本尊重所謂“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土完整與不可侵犯性。查東北4省及外蒙古之為中華民國之一部,而為中華民國之領土。無待贅言,中國政府與人民,對於第三國所為妨害中國領土與行政完整之任何約定,決不承認。並鄭重聲明,蘇日兩國公布之共同宣言,對中國絕對無效。

以上兩個條約,均以出賣中國主權和領土來求得和日本的中立。日本訂立日蘇條約後,對美國的態度強硬起來,要美國承認汪偽政權和日本對南太平洋的資源開發權。美國拒不接受,美、日關係又緊張起來。

5月30日,美國將《諒解案》中出賣中國主權的內容刪去,加上了中日和平,以日本從中國撤軍為前題。

對此,日本天皇和近衛內閣不禁目瞪口呆。

同時,羅斯福總統發表第二次爐邊談話,重申援助英國和中國抗戰,以免英國對德妥協,影響到中國的對日妥協。那樣,美國就獨木難撐了。

緊接著,美國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援助中國抗日。6月1日,美國宣布戰後放棄在華特權,並與中方換文成約。6月9日,美國援助國民政府P—40型飛機100架。7月12日,美國又批準“向中國提供飛機短期計劃”,在此計劃中,有自中國起飛以燃燒彈轟炸日本本土的內容。提議者即後來援華“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

美國空軍軍官陳納德,早在1937年4月,應宋美齡邀請來華,受聘為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顧問。任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飛行教官。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納德著手募集誌願航空人員,來華協助中國抗戰。

為增強中國空軍力量,粉碎日軍對後方的轟炸和破壞,蔣介石於1940年10月17日約見美駐華大使詹森,提出切盼兩三個月內,能得到美國裝製齊備之飛機500架,以濟眉急;如果美國誌願飛行人員來華助戰則更佳。蔣又請陳納德到重慶,提出購買美國新式飛機和雇傭美國飛行員的計劃。隨後,陳納德和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毛邦初去美國接觸此事。

1940年11月25日,中國向美國提出戰鬥機500架和飛行員的計劃。12月1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外交、陸軍部、海軍部、財政部尋求可行途徑,準許軍事援助中國。

海軍部長諾克斯表示,願意和中國合作成立一個美國誌願隊計劃。12月29日,羅斯福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宣布美國必須成為民主製度的偉大兵工廠,應以大批軍需物資援助中國。羅斯福的講話,為陳納德組建飛虎隊創造了條件。陳納德提出組織美國空軍誌願隊計劃,準備在中國建立一支小型、裝備良好的空軍,切斷日本在中國大陸的供應線及其前進部隊,打擊日本的南進攻勢。

具體步驟是:第一階段,轟炸台灣、海南島、廣州和越南的日本飛機場、港口及駐軍。第二階段,轟炸日本本土,用燃燒彈炸毀日本重工業心髒本州和九州。

1月6日,羅斯福總統將《進一步促進美國國防和其它目的法》(即租借法案)草案提交國會審議。3月8日,“租借法案”在國會上得以通過。該法案規定,總統可以向防務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的任何國家出售、轉讓、交換、租借或其它方法處理任何國防物資。並可讓這些國家用實物或財產,或者以任何其它直接利益或間接利益來償還美國的援助。租借法案的通過,為美國公開援華打開了大門,也為飛虎隊來華參戰提供了法律依據。

1941年4月15日,羅斯福總統發出了一個不公開的命令,準許美國陸海軍後備役飛行員加入空軍誌願隊。同一天,中國國防供應公司與中央飛機製造公司正式簽訂合同,規定中央飛機製造公司負責與美國簽訂合同並支付費用,陳納德離美國赴香港。與此同時,羅斯福總統又批準了空軍誌願隊第二批轟炸隊員,計有120名駕駛員、181名機關槍手及空中報務員等,限11月中旬到達中國。另有同數人員於1942年1月到達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