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日軍攻陷緬甸仁安羌,英緬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共7000餘人被包圍於仁安羌以北地區。
18日拂曉,孫立人率新38師第113團到達賓河右岸,並發起攻擊,至中午時分將日軍擊退。19日逼近日軍陣地發起攻擊,至14時,攻克501高地,擊潰日軍第33師團主力,斃日軍1200人,全部收複仁安羌油田區,救出被圍英軍7000餘人及被俘英美傳教士、新聞記者等500餘人。
仁安羌一戰,轟動了英倫三島。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戰後,英國政府授予孫立人帝國勳章。第113團團長孫繼光及營長多人受勳。
從放棄平滿納會戰開始,中國遠征軍在指揮上發生了分歧。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和中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羅卓英主張放棄平滿納會戰,改守梅克拉提、敏揚之線,準備曼德勒會戰。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主張,既然放棄了已有準備的平滿納會戰,那就必須集中兵力,退守棠吉和梅苗,以保全臘戍的兩大門戶,不應作無所準備的曼德勒會戰。
4月19日午後,史迪威、羅卓英未作進一步合理的部署,即將中國遠征軍進一步分割使用。他們根據英方情報,喬克巴當西南發現日軍3000人,令中國遠征軍第200師開赴喬克巴當,向敵人攻擊。
事實證明中國遠征軍上了英國人的當。20日,日軍向棠吉、羅列姆前進。23日午後,中國遠征軍先遣騎兵團及第200師一部到達距離棠吉約15公裏的黑河,與日軍遭遇。騎兵團猛烈攻擊,將日軍擊退。當進展至棠吉約9公裏附近,又發現日軍的前進陣地,至晚攻占並接近棠吉日軍陣地,準備翌日拂曉開始攻擊。
24日拂曉,第200師向棠吉攻擊前進,進展迅速,中午時已攻占西、東、北三處高地。突入市區與日軍巷戰,至晚11時,我軍克複棠吉。
正當第200師繼續肅清隘路之日軍,向羅列姆攻擊前進,以切斷向臘戍北犯的日軍後路時,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司令長官羅卓英連來4道命令,令除留第200師向棠吉以東的羅列姆攻擊外,其直屬部隊一部、新22師、第96師均向曼德勒集中,準備會戰。致使中國遠征軍於26日將血戰攻克的棠吉放棄。
由於羅卓英下達曼德勒會戰命令中,並沒有規定戰車、騎兵、工兵、輜重、汽車等部隊的任務,因此,第5軍軍長杜聿明即令這些部隊經臘戍回國。28日前,這些部隊均安全通過臘戍。
日軍從遠征軍主動放棄棠吉,看出遠征軍的弱點,隨即以輕快部隊,用日行軍百公裏的速度大膽向臘戍前進。至28日,日軍攻陷臘戍南麵的細胞、南馬等地;29日,日軍在10餘架飛機、30餘輛戰車的配合下,向臘戍發起攻擊,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
日軍攻陷臘戍後,乘勢北上,於5月1日攻占新維,直逼中國邊境城市畹町。3日,畹町失守,日軍侵入雲南省境內,向滇西重鎮龍陵直撲過來。
4月末,中國遠征軍第5軍3個師已集結在曼德勒一帶,準備聯合英軍,進行預定計劃中的曼德勒會戰。哪知英軍置中國軍隊於不顧,竟於5月1日放棄曼德勒,倉皇撤退。日軍攻占臘戍後,派出一部兵力,經過南倫,企圖包圍曼德勒。由於英軍放棄曼德勒逃退,使羅卓英張皇失措。
作為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作戰的最高指揮官史迪威、羅卓英,在危急的情況下,擅自脫離了部隊。5月5日,史迪威、羅卓英率少數人員退至班卯克,徒步西行,至7日到達苗西。史迪威隨即離開司令長官部,步行前往印度英法爾。
5月上旬,戰火燒到了雲南邊境的中國大門。日軍一路進攻,連陷八莫、密支那,進逼印緬邊境的同時,另一部在攻陷臘戍和畹町後,逼近滇西重鎮保山。
6月6日,日軍以三四千兵力,在10多門大炮的配合下,強渡怒江,激戰終日,被中國軍隊擊退。9日,滇西中國軍隊一部由上遊渡過怒江,迂回敵側,發起猛攻。美空軍誌願隊也全力支援,使日軍未能渡過怒江。11日,日軍轉攻騰衝,遭到預備第二師的奮力還擊。19日,滇西中國軍隊主力由惠通橋繼續渡江,攻擊日軍左翼。到6月6日,第36、第88師均已退守東岸各渡口,與日軍隔江對峙。
遠征軍在緬甸作戰失利後,分兩路向印度和雲南退卻。
孫立人的新38師,仍按照史迪威、羅卓英的命令經馬林、由英法爾退入印度。
5月至7月,第5軍軍部直屬部隊及新22師,冒雨徒步在森林中艱難地向胡康河穀的大洛和新平洋退卻。行軍途中,時值雨季,山洪暴發,遠征軍糧盡藥絕,在新平洋附近絕糧八日,草根都挖完了。官兵饑病交加,死亡累累,沿途屍骨遍野,慘絕人寰。僅新22師就因饑、病死亡2000餘人。5月31日,蔣介石急電杜聿明,命令第5軍即向印境或雷多轉進,第5軍軍部直屬部隊及新22師奉命改道入印,在美空軍空投糧藥的支持下,至7月25日到達印度雷多。
第5軍第200師自四月下旬棠吉戰鬥後,即向北撤退,全師官兵以無比堅強的毅力,衝破了日軍的數道封鎖線。5月18日夜間,通過細胞至摩穀公路時,遭遇日軍襲擊,師長戴安瀾身負重傷,部隊由副師長高吉人率領,繼續後撤。
26日晚,在緬北茅邦村,戴安瀾因傷重殉國。200師官兵由高吉人、鄭庭笈率領,於6月17日抵達騰衝附近,這時,全師官兵僅剩4000人。戴安瀾將軍英勇殉國,在全國引起強烈反應。中共領導人毛X東知悉將軍犧牲後,作《挽戴安瀾將軍》以示表彰: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損兵折將,不僅未完成作戰任務,反而致使我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日軍完全切斷。中國遠征軍退入印度的部分部隊,後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中國駐印軍”。
中國駐印軍由退入印度的第66軍新38師和第5軍直屬部隊及新22師所組成。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蔣介石將羅卓英調回國內後,把駐印部隊改編為1個軍,即新1軍,派鄭洞國為新1軍軍長。新1軍最初隻轄新22師、新38師,後從國內調新30師和第54、第14、第50師到印度與駐印軍合並,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新1軍軍長孫立人。新6軍軍長廖耀湘。原軍部改為副總指揮部,鄭洞國任副總指揮。這些軍隊完全是美式裝備,成為抗戰中的一支勁旅。
隨著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抵抗法西斯軸心的盟國陣線逐漸形成。尤其是美軍飛機對日本東京等城市的轟炸,引起了日本國內的恐慌。為此,日軍采取了報複行動,加緊對中國沿海地區的進攻,並企圖摧毀那些可以對日本本土進攻的機場。那麼,日軍會向哪些地方進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