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奪主動兩強死相爭捕戰機蘇德大算計(1 / 3)

第七十三回 奪主動兩強死相爭 捕戰機蘇德大算計

在莫斯科會戰和蘇軍冬季反攻勝利後,蘇德雙方都急需休整。隨著泥濘季節的到來,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沉寂下來,雙方都在秣馬厲兵,準備更大規模的戰鬥,以爭取戰略主動權。

1942年春末,蘇聯的國際和國內形勢都有所改善。反法西斯陣線1月份簽訂了26國宣言。簽字國一致同意全力反對進行侵略的國家,不和這些國家單獨媾和或簽訂停戰協定,並與美英兩國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協議。

但此時蘇聯還無力全麵反攻。自從西部國土淪陷後,蘇聯的工業生產減少了1/3,耕地麵積減少了47%,牲畜頭數減少一半。燃料電力都感缺乏,鐵路運輸極其緊張,人力更感不足。但到1942年春天,蘇聯的軍工生產已恢複到戰前水平。

在莫斯科地區獲得重大勝利的鼓舞下,蘇聯政府實現了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的轉變。在蘇軍的裝備中開始越來越多地補充新式坦克、飛機、火炮和火箭炮。在發動冬季攻勢時,蘇聯武裝力量在數量和技術裝備上還遠不及德軍。當時,還沒有訓練有素的預備隊和足夠的物資資源。如今,隨著坦克工業和火炮工業的發展,斯大林已經能夠開始組建由當時最新式的技術兵器裝備的坦克軍和坦克集團軍了。

為了有效對抗德軍的坦克,部隊裝備了改裝了的45毫米反坦克炮和新式76毫米加農炮。組建了新的炮兵部隊和兵團。在軍隊防空和國土防空組織方麵,斯大林采納了很多措施。到6月份,已建立了8個空軍集團軍,遠程空軍兵團也開始得到大規模補充。

這時蘇軍作戰部隊的兵力增至560萬人,坦克達到3882輛,火炮和迫擊炮達到4.9萬多門,尚不包括50毫米以下的迫擊炮;作戰飛機達到2221架。在北海、波羅的海和黑海的艦隊中,共有140艘基本類型的戰艦:兩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32艘魚雷驅逐艦、100艘潛艇。

依然將東線作為主要戰場的納粹德國統帥部,也在進行夏季作戰的準備。希特勒統帥部不斷將精銳部隊派往東線。到1942年5月,在蘇德戰場上,德軍約有619萬人(其中包括仆從國軍隊81萬),3200多輛坦克和強擊火炮,5.7萬門大炮和迫擊炮,3395架飛機。德軍在數量上仍占據優勢,蘇方在坦克方麵稍占優勢,但在質量方麵,相當大的一部分坦克仍然落後於德軍。

此時雙方的戰略計劃都是奪取主動權。德軍在莫斯科受挫後,已無力在蘇聯戰場上發動全線進攻,被迫把兵力集中在戰線的南翼,以發動局部攻勢。

這位身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和陸軍總司令的希特勒,雖然早已謀劃夏季攻勢,但這次計劃不如去年那樣野心勃勃。他開始明白,要想經過一次戰役摧毀紅軍的全部力量是不可能的。1942年夏天,希特勒企圖把大部分力量集中在南線,征服高加索油田、頓尼茨盆地工業區、庫班的小麥產區,並拿下伏爾加河上的斯大林格勒。拿下這些地方,可以達到幾個重要目標:使蘇聯失去繼續進行戰爭所迫切需要的石油、大量糧食和工業;另一方麵卻可以使德國得到幾乎同樣急需的石油和糧食的來源。希特勒對第6軍團司令保羅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末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希特勒不僅需要石油來發動飛機、坦克和汽車,還需要人來補充他的兵員日減的部隊。冬季作戰結束時,德軍傷亡總數是116.7835萬人,後備兵員不足以彌補這樣的損失。德國最高統帥部向德國的仆從國家要求提供更多的部隊。墨索裏尼向戈林表示,隻要德國給大炮,就在3月份派兩師意大利軍隊到蘇聯去。但他對盟邦在東線的失敗憂心忡忡。經過希特勒與他會晤打氣後,墨索裏尼答應向蘇聯前線派出更多的軍隊。

經過希特勒、凱特爾、戈林等納粹首腦的奔走,德國從各仆從國那裏得到了很大收獲:據德國最高統帥部統計,盟邦將有52個師可供夏季作戰之用,其中包括羅馬尼亞27個師、匈牙利13個師、意大利9個師、斯洛伐克2個師還有西班牙1個師。在德軍進攻的重點所在的南部,將要增援41個師,其中一半即21個師是匈牙利、意大利和羅馬尼亞軍隊。

哈爾德等絕大多數將領,並不讚成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這麼多外國師上。他們認為,這些部隊的作戰素質是靠不住的。但由於自己的人力不足,也隻有接受這些援兵。

德軍統帥部的具體作戰方案是,從奧廖爾南部發動進攻,奪取沃羅涅什;從哈爾科夫地區發起攻勢,向東方突破;然後,這些軍隊將與從塔甘羅格一帶發動攻勢的德軍會師於斯大林格勒地區。

希特勒如此重視斯大林格勒,是由它的戰略地位決定的。該城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原名察裏津。它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的工業城市,戰前的居民近60萬人。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遊和庫班河流域,是蘇聯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1941年德軍侵占烏克蘭後,斯大林格勒便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線上的咽喉,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此外,斯大林格勒含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它的得失會產生巨大的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