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維希政府副元首兼法軍總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命令北非法軍對盟軍停止任何抵抗。這樣一來,英美軍隊就能毫無阻礙地向東推進,至11月底,已占領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進入突尼斯境內,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
納粹德國統帥部得到盟軍登陸北非的消息,決定扼守法屬北非。希特勒立即將西歐的部分兵力從海空兩路調往突尼斯。到12月初,德國在突尼斯已集中了5個師的兵力,組成了坦克第5集團軍,由阿爾尼姆將軍指揮。德軍頑強抵抗著盟軍的攻勢,不但阻止了英美軍隊的前進,而且還多次進行反衝擊,迫使英美軍隊從突尼斯城和比塞大向西退卻。
希特勒一方麵調兵突尼斯,另一方麵企圖調遣法國在土倫的艦隊。但深受希特勒欺侮的法國人,不願再與希特勒朋比為奸,覺醒的法國海軍官兵把土倫的60多艘戰艦全部炸沉了。
1942年12月初至1943年2月中旬,英美軍隊經過補充,做好了轉入進攻的準備。目的是要粉碎敵軍的抵抗,占領整個突尼斯。
德意軍隊總部根據情報和英美軍隊行動跡象,證實了英美軍隊準備進攻的消息,他們迅速部署反擊對策,以便擊破英美軍隊的進攻。狡猾的德軍在突尼斯南部集結了2個裝甲師,並於2月中旬突然向駐守在突尼斯南部的美軍發起進攻。
美軍事前雖得到消息,知道德軍組織了這次進攻,但至於德軍以哪裏為突破口發動攻勢,卻沒有得到證實的情報。因此在德軍進攻的突破口防禦部署薄弱,德軍乘勢長驅直入,一直向北推進,穿入縱深達150公裏。英美盟軍總部見狀,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來消除麵臨的危險,急忙將陸軍一個加強裝甲師的補充兵力調往被突破地段,並利用空中的絕對優勢,出動大量空軍,配合地麵攻勢,迫使進攻的德軍退卻。終於在2月25日,英美軍隊在戰場上取得了主導權。為此,英美軍隊原計劃占領整個突尼斯的時間推遲至3月下旬。
此時,在隆美爾指揮下,德意軍隊共有14個師又兩個旅,其中包括3個坦克師和3個摩托化師。但各部隊人員、武器缺額較大,後勤供給相當困難,每個師的實際人數平均不超過5千人。
由亞曆山大將軍指揮的英美盟軍第18集團軍群,此時至少有20個師又4個獨立旅,其中包括6個裝甲師和3個裝甲旅,且部隊配備齊全,後勤供給充足。從整個情況看,英美步兵占有2倍於敵的優勢,炮兵占有3倍於敵的優勢,坦克占有4倍於敵的優勢,而飛機的數量遠遠超過德軍,占有絕對優勢。
英軍第8集團軍計劃從南麵突擊駐守馬雷斯防線的敵軍;美軍一個軍的各兵團,則計劃從馬克納西以北地域向東進攻,威脅突尼斯南部德意軍隊的右翼和後方。
1943年3月21日,突破馬雷斯防線的戰鬥打響。英軍第8集團軍在蒙哥馬利將軍的率領下,敢打敢衝。德意軍隊的抵抗也比預期要頑強得多。蒙哥馬利的3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不得不停止前進。在僵持中,蒙哥馬利派出新西蘭軍從西南做深遠迂回,進攻敵軍的後方陣地。這樣,迫使隆美爾不得不北撤馬雷斯防線守軍,馬雷斯防線就這樣被英軍摧毀。
德意軍隊從馬雷斯防線後撤之後,一麵進行後衛戰,一麵有組織地向北後退。4月中旬,已退到恩菲達維耳、哲比賓納一帶。此時,德意軍隊的腳下隻剩下突尼斯東北部的一小塊土地了。局勢越來越明朗,突尼斯戰役已近尾聲,是發起總攻,徹底肅清德意軍隊的時刻了。
4月20日,英美法三國軍隊發起總攻,決心將德意軍隊趕出北非。英軍第8集團軍自南向北突擊,美法軍隊則從西向東發起進攻。在最初的2個星期裏,從突尼斯南撤下來的敵軍雖然寸步難行,但準備殊死一戰。因此,進攻未能取得顯著戰果。
為了打破僵局,盟軍在梅傑茲-巴布地域的狹窄地段上集中了重兵集團。在5月6日、7日,終於突破了德意軍隊的防禦,向沿海地區挺進,並占領了突尼斯城。同時,美軍第2軍及自由法國非洲軍團也攻占了比塞大。德意軍隊逼得無路可走,終於在5月13日全部投降。
從整個戰局看,法西斯軸心國家的敗象已經顯現。清算法西斯罪行的時機已經來臨。那麼,法西斯暴徒們,除了日本法西斯暴徒在中國及亞太地區所製造的一係列殘忍暴行之外,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暴行應該說同樣殘忍、同樣令人發指、同樣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