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英國情報機構向丘吉爾報告:東線戰場的局勢可能出現各種結局,蘇軍近期受到重大挫折,數十萬蘇軍被俘,大部蘇軍被擊潰,誰勝誰負尚難以預料。
對於蘇德戰場上的這一變化,丘吉爾十分敏感地覺得,在大陸開辟第二戰場時機尚未成熟。他必須親自與羅斯福麵商,以協調英美間的戰略關係。6月17日,丘吉爾和英國總參謀長布魯克等乘丘吉爾專列離開倫敦,前往蘇格蘭斯特蘭拉爾湖,從那裏乘水上飛機,飛越新斯科會省,直抵美國東海岸。19日丘吉爾飛往海德公園,羅斯福總統正在那裏恭候他。
當天,英美兩國首腦撇開軍方人員,開始了不同尋常的秘密協商。第二天,丘吉爾交給羅斯福一份備忘錄,主要陳述的是1942年不能開辟第二戰場的理由。他認為,1942年應進行什麼樣的戰役,應從北非登陸計劃上來考慮。丘吉爾的戰略目標是,英美軍隊在北非登陸,首先擊敗德意非洲軍團,然後橫掃地中海,將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收入囊中。他計劃打通中東與亞洲太平洋戰場上的聯係,然後再從意大利半島登陸歐洲大陸,從歐洲南部向中心挺進。
丘吉爾對此方案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如果英美聯軍在地中海區域登陸歐洲大陸,就可以直插巴爾幹地區,從那裏向中東歐地區攻擊,從側翼切斷蘇軍可能向中東歐和巴爾幹地區滲透。
就在英美首腦會談期間,英軍在利比亞的數萬守備部隊投降的消息傳來。這一來自北非的壞消息,把入會者的思路轉到了地中海。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丘吉爾幾乎沒費什麼氣力,便說服了霍普金斯和馬歇爾,讓他們取消了在歐洲登陸的計劃,代之而來的是執行進攻北非的“火炬”計劃。
羅斯福即日電告霍普金斯,並指示馬歇爾:立即實施在北非的計劃。此後,英美聯合參謀部開始詳細製定進攻西北非的計劃。代號“火炬”的這一計劃,首相建議由一名美國人來具體指揮實施。
英美兩國終於點燃了北非的“火炬”。兩國將製定實施“火炬”戰役計劃的任務,交給了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並在登陸地點、進攻部隊部署多少等問題上,給艾森豪威爾施加影響。
中國有句名言叫得隴望蜀,丘吉爾正是這樣,他一方麵控製著“火炬”計劃,同時又發展他的另一個戰略主張,即巴爾幹或地中海戰略主張。根據這項主張,在地中海,“英國捍衛埃及和所有阿拉伯國家,如在塞浦路斯、馬耳他、直布羅陀已保有的陣地,還打算在利比亞、敘利亞、希臘、南斯拉夫奪占新的陣地”。此外,他力主“巴爾幹方案”,企圖擋住蘇軍通往巴爾幹的道路,鞏固英國在地中海的陣地,保住其對近東的控製。丘吉爾毫不掩飾地說,他打算在巴爾幹,打進一個“把歐洲和蘇俄隔開的盟軍楔子”。
丘吉爾把歐洲與蘇聯完全割裂開的思想,他在1942年給內閣成員分發的一份秘密備忘錄中寫道:“我的思想首先集中在歐洲,即振興作為現代民族和文明搖籃的歐洲的強大。如果讓俄國的殘暴行徑踐踏古老歐洲國家的文明與獨立的話,那就是莫大的災難。”
英美兩國軍隊在法屬北非的登陸戰役,是在1942年11月8日開始的。這時英軍第8集團軍已在埃及取得勝利,並向西追擊德意部隊。
登陸戰役計劃預定在三個大港:阿爾及爾、歐蘭、卡薩布蘭卡實施。戰役的頭幾天,就有英軍4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美軍的1個步兵師,總共7個師,約11萬人的兵力登上了岸。為了占領敵境內縱深的機場和重要據點,還有幾個空降營參加了戰鬥。
為運輸部隊登陸,海軍共出動了650艘戰鬥艦艇和大型運輸船隻。護航運輸隊的一部分是從英國港口出發的,另一部分從美國出發。登陸戰役的空中保障,幾乎完全由駐守在直布羅陀的英國空軍擔任。
這支遠征北非的軍隊總司令,由美國四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擔任。還是11月5日,艾森豪威爾及其隨員就飛抵直布羅陀,他把辦公室設在岩石深處的隧道裏。
11月8日,運輸船隻在戰鬥艦艇的掩護下,駛抵阿爾及利亞。登陸部隊在這裏幾乎沒有遇到維希法國軍隊的抵抗。在歐蘭,隻遇到法軍小規模的抵抗。隻有卡薩布蘭卡登陸的美軍遇到了麻煩,法國一艘戰列艦和海岸炮射擊了登陸部隊,使美軍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美軍憑借數倍於敵的優勢,很快壓製了岸防火力點,擊沉了法國戰列艦,順利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