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索裏尼的住所周圍,由黨衛隊一支特別部隊嚴密守衛著。為了把他臭名昭著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護送到這個優美的湖畔勝地,特地調了一個師的兵力來負責這項工作。潦倒的獨裁者由於情人又回到自己的懷抱,好像在他愁悶的生活中又增添了一絲樂趣。
意大利的投降,使它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十萬軍隊完全出乎意外。許多部隊陷於當地遊擊隊和力圖報複的德國人之間,因而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科孚島上7000名意大利駐軍,幾乎全部被他們從前的同盟者殲滅了,克法利尼亞島上的意大利軍隊,一直抵抗到9月22日。愛琴海各島的一些駐軍企圖分成小批逃往埃及。在阿爾巴尼亞、達爾馬提亞海岸和南斯拉夫境內的一些意軍分遣隊,參加了當地遊擊隊。更加頻繁發生的情況是,他們被送去參加強製勞動,軍官則遭到槍決,在門的內哥羅,意軍兩個師的大部分軍官由鐵托組成了“加裏波第師”,在反擊德國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重要犧牲。在巴爾幹半島和愛琴海地區,意大利軍隊在9月8日宣布停戰以後損失大約4萬人,其中不包括那些在流放營中死去的士兵。
由於墨索裏尼在德國人的扶植下,成為所謂共和-法西斯政府的首腦,因此盟國迫切需要對這一切進行反擊。除了加強軍事行動外,還需要盡一切可能來加強意大利國王和巴多格裏奧的權威。這樣,可使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忠實履行停戰協定,交出意大利艦隊。此外,由於軍事原因,還必須動員和集中意大利國內一切渴望對納粹德國作戰者,至少對德軍進行抵製和阻撓的部隊。這些部隊已在積極開展活動,因此,英美蘇三國首腦發表宣言:
英國、美國和蘇聯三國政府,承認巴多格裏奧元帥所聲明的意大利王國政府的立場,並且授受意大利國家和武裝部隊的積極合作,將它們看作在對德戰爭中的一個共同交戰國。9月8日以來的軍事事件,以及德國人對待意大利民眾的殘暴行為,終於導致了意大利對德國的宣戰,事實上這已經使得意大利成為一個共同交戰國。美英蘇三國政府,將要在這種基礎上,繼續同意大利政府一道工作。三國政府承認意大利政府關於把德國人驅逐出意大利以後,服從意大利人民的意誌的諾言。不言而喻,意大利人民通過憲法手段,來決定他們最後所希望的民主形式的政府這一絕對的和充分自由的權利,決不容許遭到任何損害。
本來意大利投降,可使盟軍有機會以極小代價和努力,在愛琴海獲得重要的戰果。意大利駐防軍,絕大多數服從國王和巴多格裏奧的命令。如果盟軍能夠在意大利駐防軍受到各島德軍的威嚇,而被解除武裝以前到達他們的駐地,意大利軍隊是會投誠過來的。
但希特勒很快采取了措施。羅得、勒羅斯和科斯這三個島嶼是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重要堡壘,長期以來就是盟軍的重要戰略目標。羅得島是這群島嶼的鎖鑰,它有良好的飛機場。如果獲得這個島嶼,英美空軍可以從那裏起飛,以保衛盟軍可能占領的其他島嶼,並且可以使盟國的海軍完全控製這片海域。
在丘吉爾看來,如果不撿起這些寶貝,真是坐失天賜良機。但由於英美意見不一,彼此協調不夠,直到9月上旬才由戴維.斯特林中校組成的特殊空中防務團,在敵人後方兩三百英裏的地方,對機場進行了一係列大膽的和成功的襲擊。9月9日晚,陸軍少校傑利科率領一個小隊用降落傘在羅得島著陸,企圖迫使該島投降。但德軍十分頑強,意軍卻屈服於他們的權威。傑利科不得不迅速撤退。此後,要想攻占6000名德軍堅守的羅得島,所需兵力勢必要多出許多。
盟軍司令部了解到,德國人曾料定盟軍將在他們的東南翼形成致命的威脅。9月24日,在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陸軍和海軍都極力主張,在目前還有時間的情況下,應當從克裏特島和愛琴海的其他島嶼撤退。他們認為,以前占領這些前進基地,為的是在東地中海發動攻勢,現在局勢完全改觀了。必須避免軍隊和物資的損失,因為這些人力和物力對防守大陸將起決定性的重要作用。
希特勒批駁了他們的意見。他堅持認為他不能下令撤退,尤其不能下令從克裏特島和多德卡尼斯群島撤退,因為這樣作勢必帶來不利的政治反響。他說:“我們的東南歐盟國的態度和土耳其的態度,完全取決於他們對我們實力的信心。如果放棄這些島嶼,那就會造成一種極不利的印象。特別令人擔心的是,這會使新近成立的墨索裏尼的法西斯共和政府發生嚴重的動搖。”
為了扭轉在愛琴海的不利局麵,9月底,在英國海上協助下,3營陸軍分別占領了科斯、勒羅斯和薩摩斯三島。從戰略上說,科斯島是羅得島之外又一重要島嶼。該島的一處機場,盟軍戰鬥機可以從那裏展開活動。因此該島成了德軍反攻的目標。從9月18日起,這裏成了德軍日益頻繁空襲的目標。10月3日黎明,德軍傘降部隊突然在中央機場降落,擊退了島上的守軍,從而重新占領了科斯島。
就在科斯島陷落的那天,英國海軍部命令包括5艘巡洋艦的強大海軍增援部隊,從馬耳他開往愛琴海。艾森豪威爾也派遣兩個遠程戰鬥機大隊前往中東,作為一種臨時措施。10月7日,德軍一個運載援兵前往科斯島的護航隊,在海空軍的夾擊下被摧毀。幾天後,海軍又擊沉了兩艘德軍的運輸艦。可是,遠程戰鬥機在11日撤退了,德軍再次掌握了製空權,而盟軍的艦隻隻能在夜間活動,才不致遭到嚴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