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德黑蘭定霸王計劃美英蘇議戰後邊界(3 / 3)

羅斯福說,波羅的海應當對各國商船開放。港口應有自由區,基爾運河應當將會托管,而達達尼爾海峽應當對世界貿易開放。斯大林問道,這點是否也適用於俄國的貿易。羅斯福和丘吉爾向他保證可以適用。

斯大林然後問道,在遠東能給俄國進行何種安排。丘吉爾說,俄國已有海參崴。斯大林說,這個港口也是被冰封鎖著的,並且還要依靠對馬海峽。目前俄國人惟一的海口就是摩爾曼斯克。

丘吉爾回答說,我希望解決俄國人的困難,因為世界的政治必須委托已經心滿意足的國家去管理,這些國家除了本身已有的一切以外沒有其他要求。如果世界的政府掌握在急於謀取本身利益的國家手中,則總會引起危險的。

當天,正是丘吉爾69歲生日,他作為東道主宴請羅斯福和斯大林出席晚宴。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在丘吉爾的右邊,坐著美國總統,在他左邊,坐著蘇聯的主人。他們聯合在一起,控製著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海軍和四分之三的空軍,能夠指揮近2000萬軍隊,而這些軍隊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僅見的一次最可怕的戰爭。1940年夏天,英國是孤軍作戰,除了海軍和空軍以外,在抵抗德國和意大利那種勢不可擋的攻勢時,簡直是赤手空拳,因為它們控製了整個歐洲及其資源。自那時以來,英國在通往勝利的道路上已經走了一段漫長的旅程,這使丘吉爾感到欣慰。羅斯福把一個美麗的波斯瓷瓶當作壽禮,贈送給他,雖然這個瓶子在歸國途中被打碎,後來還是精巧地修複了,成為丘吉爾的一件珍藏。

12月1日,三國首腦又在蘇聯使館一同共進午餐。午餐以後,繼續討論一個重要問題,這就是波蘭。

丘吉爾說,波蘭問題對於聯合王國的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曾經因為德國侵略波蘭而對它宣戰。雖然我們事先毫無準備,但是由於德國進攻波蘭,我們就投入了戰爭。丘吉爾又用三根火柴來打比喻:德國、波蘭和蘇聯。盟國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蘇聯西方疆界的安全,從而防止德國將來發動進攻。談到這裏,丘吉爾提醒斯大林,他曾提到西麵的奧得河界線。

斯大林打斷丘吉爾的話說,以前沒有提到過同波蘭政府重新建立關係的問題,而隻是提到要確定波蘭的疆界。今天這個問題的提法卻不大相同。俄國比起其他各國來,甚至更迫切希望同波蘭保持良好的關係,因為對俄國來說,這是一個有關它的疆界安全的問題。俄國讚成主要依靠犧牲德國的利益,使波蘭能夠複興、發展和壯大。但他把波蘭同波蘭流亡政府分開。

這時丘吉爾說,如果我們在這個會議桌上能夠了解俄國人對於疆界的看法,這是非常有益的。這樣,就能夠向波蘭人提出這個問題,並且坦率地說明是否認為這些條件是公道的。

斯大林說,這是正確的。但是不能允許波蘭人占有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土,那是不公道的。按照1939年的疆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土,已歸還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了。蘇俄堅持1939年的疆界,因為從人種學來說,這些疆界看來是正確的。

艾登問道:“這是否指裏賓特洛甫-莫洛托夫線?”

“你怎麼叫它都行。”斯大林說。

莫洛托夫說:“這條線一般都稱為寇鬆線。”

“不對,這有重要的區別。”艾登提醒說,寇鬆線原來是打算延長到利沃夫東麵的地區。

斯大林回答說:“你們的地圖上的疆界線劃得不正確,利沃夫應當留在俄國這一邊,而疆界線應當向西劃到普熱米什爾附近。”莫洛托夫拿來一張寇鬆線的地圖及其說明。斯大林說,他不要任何波蘭人口,如果他發現任何地區是波蘭人居住的地方,他非常願意放棄。

丘吉爾提醒說,德國土地的價值,要比普裏皮亞特沼澤地大得多。那是工業區,因此會有助於建成一個更好的波蘭。“我們希望能夠對波蘭人說,俄國人是正確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告訴波蘭人,他們已經獲得了公平的待遇。”

這時,大家又重新對地圖上的奧得河線進行了長時間研究。研究結束,丘吉爾說:“我讚賞這樣的劃分,而且將對波蘭人說,如果他們不接受,那是非常愚蠢的。我還要提醒他們,如果不是由於蘇聯紅軍,他們已經被徹底消滅了。我要向他們指出,他們已經獲得了一個十分理想的居住地區,縱橫都在300英裏以上。”

羅斯福總統於是問斯大林,他是否準備討論芬蘭問題。美國政府是否能采取任何行動,以幫助芬蘭退出戰爭?

斯大林說,最近瑞典外交副大臣曾告訴科隆泰夫人(蘇聯大使),芬蘭人擔心俄國把芬蘭變成俄國的一個省。蘇聯政府答複說,他們不想把芬蘭變成俄國的一個省,除非芬蘭人迫使他們這樣做。於是,科隆泰夫人告訴芬蘭人,蘇聯政府並不拒絕在莫斯科接待芬蘭代表團,但是希望芬蘭人說明他們關於退出戰爭的意見。

斯大林說,剛剛收到芬蘭人複文的要點。芬蘭人建議,應當采用1939年的疆界線作為討論的基礎,但是提出了某些有利於蘇聯的修改。斯大林相信,芬蘭人不是真正急於要舉行認真的談判。他們提出的條件是不能接受的,他們根本沒有提到打算同德國決裂。

丘吉爾說,在蘇芬戰爭期間,我曾經同情芬蘭,但是當它參加對蘇戰爭時,我就轉過頭來反對它。俄國對於列寧格勒及其通道必須獲得保障。蘇聯在波羅的海作為一個永久的海軍和空軍強國的地位,必須要有保證。但是如果芬蘭人在違反他們意願的情況下被並入蘇聯,聯合王國會感到不快的。因此,我聽到斯大林元帥所講的話,感到很高興。我認為要求賠款沒有什麼用處,

斯大林說他不要錢,但是在大約5年到8年時間以內,芬蘭人可以向俄國供應紙張、木材和許多其他東西,這樣就足以彌補他們對俄國造成的損失。他認為應當使芬蘭人受到一次教訓,他決心要獲得賠償。

丘吉爾說,據我推測,芬蘭人的錯誤進攻對俄國所造成的損失,要大大超過像芬蘭這樣一個窮國所能彌補的程度。“在我的耳邊仍然響起這個著名的口號:‘不割地、不賠款’。也許斯大林元帥不喜歡我這樣說。”

斯大林笑嘻嘻地回答說:“我已經告訴過你,我已經成了一個保守黨員了。”

於是會談就轉到領土的具體細節。維堡、卡累利阿地峽以及漢戈。斯大林說:“如果轉讓漢戈有困難,作為一種代替的辦法,我願意接受比特薩摩。”

羅斯福說:“這是一個公平的交易。”

丘吉爾說,我希望斯大林元帥處理芬蘭問題時,能夠適當地考慮我們在5月發動總攻時,瑞典及時參戰的可能性。

斯大林同意這個意見,但是他說不能放棄下列幾個條件:(1)恢複1940年的條約。(2)漢戈或比特薩摩。(3)對於蘇聯所受損失的50%應當用實物賠償。(4)對德絕交。(5)驅逐所有德國人。(6)軍隊複員。

這時,斯大林問道:“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羅斯福總統說:“還有德國問題”

斯大林說,他希望看到德國處於分裂的狀態。羅斯福表示同意,但斯大林認為丘吉爾會反對。丘吉爾說,我在原則上並不反對。

羅斯福說,為了便於進行討論,他和他的顧問們大約在三個月前,就曾嚐試擬定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把德國分為5個部分。接著羅斯福說明把德國分裂成5個部分的計劃:

一是普魯士;二是漢諾威和德國的西北部;三是薩克森和萊比錫地區;四是黑森-達姆施塔特、黑森-卡塞爾以及萊茵河南麵的地區;五是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

這五個地區都將實行自治,但還有兩個地區由聯合國家管轄:一是基爾及其運河與漢堡;二是魯爾和薩爾。

丘吉爾說:“如果我可以借用美國的成語,那麼,我要說羅斯福總統‘說得恰到好處’。羅斯福先生的計劃,對我來說還是很新鮮的。根據我的看法,事情有兩種,一種是破壞性的,另一種是建設性的。我心裏有兩個明確的概念。”

斯大林說他準備這樣作,但是他寧願采取分割德國的計劃,就像羅斯福總統的計劃那樣。因為這種計劃似乎更能削弱德國。當我們要對付大批德國軍隊時,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個個能拚命地戰鬥,關於這一點,英美軍隊不久就會了解的。奧地利軍隊本身卻不大相同。我們應當注意,不要把奧地利人列入任何這類組合中。奧地利曾經獨立地生存過,將來仍然可以重新獨立生存下去。匈牙利也必須這樣獲得獨立的生存。把德國分裂以後,又創造新的組合,不論它叫多瑙河聯邦或用任何其他名稱,都是非常不明智的。

羅斯福總統表示讚同,德國人沒有任何區別。巴伐利亞人沒有軍官階層;否則,他們會跟普魯士人完全一樣。這一點美國軍隊已經發現了。

丘吉爾說,如果德國像羅斯福總統建議的那樣,被分成若幹地區,而這些地區又不隸屬於其他組合,那它們還會重新統一。問題不僅在於分割德國,更重要的是,要使被分割出來的地區獲得生命力,同時使它們滿足於不再依靠大德意誌帝國。即使我們需要50年作到這一點,那也是很大的收獲。

丘吉爾問斯大林,他是否考慮過一個由互不統屬的小國組成的歐洲,而其中根本沒有較大的國家。

斯大林回答說,他說是德國,不是歐洲。波蘭和法國都是大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是小國。但是,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使德國分裂,以致它無法再重新統一。羅斯福總統指出,他的計劃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辦法。丘吉爾說,我必須明確地聲明,目前我們對於一個重大的曆史問題,隻是進行初步的研究。斯大林說,這種研究當然是非常初步的。

當天晚上,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草簽了聯合文件,這個文件說明三國首腦會議關於軍事方麵的結論:

一 一致認為應在最大可能限度內以物資及裝備以及突擊隊的作戰行動,支持南斯拉夫遊擊隊員。

二 一致認為土耳其於本年年底以前參加盟國方麵作戰,從軍事觀點看來,這是十分需要的。

三 注意到斯大林元帥的聲明,如果土耳其對德作戰而導致保加利亞對土耳其宣戰或對它進行攻擊,蘇聯將立即對保加利亞作戰。會議又注意到,這一事實在即將舉行的使土耳其參戰的談判中明確提出。

四 注意到“霸王”作戰行動將在1944年5月舉行,並由對法國南部所進行的一個戰役與之配合。後一戰役將根據能夠動用的登陸艇的情況進行。會議又注意到斯大林元帥的聲明,蘇聯大約將在同時發動攻勢,目的在於阻止德國軍隊由東線調往西線。

五 一致認為,三國軍事參謀人員,今後就歐洲即將舉行的戰役,互相保持密切的接觸。特別是,一致認為有關參謀人員應協作擬定一個掩護計劃,使敵人摸不清上述戰役的情況,或者作出錯誤的估計。

德黑蘭三國首腦會議,是二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會議,基本確定了戰後局勢的基本概念。從而也決定了法西斯軸心國家的最終命運。會議結束後,三大國按照既定方針,展開了新的攻勢。那麼,軸心國家在新的攻勢麵前會產生那些變化呢?